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农药创新应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发布时间:2013-07-08 来源: 作者:汪建沃

近日,在国家绿色化学农药“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与六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名提议,呼吁建立《国家农药创新和应用专项》,促使我国农药产业升级换代,提高农业的动植物保护水平和竞争力,保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在农药行业因“农药门”事件再度置身“风口浪尖”的时候,看到这一喜讯,这个夏天不再寂寞。

科学家认为:绿色农药的创新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关键问题之一,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

科学家指出:一方面在科技进步和科学研发中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十分严重。目前,“973计划”中,钱旭红牵头的是唯一面向绿色化学农药的课题。整个“十二五”期间,国家向该课题投入3000万元;而生物医药重大专项上,“十二五”的总投入为400亿元。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难。单论绿色化学农药的原创能力,中国能挤进全球前十名,但研发却难以转化为生产力。诸如此类问题应该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科学家坦言:全球的农药强国,如美、日、德、瑞士、英、法等,全部都是科技大国。可以说,农药研发水平既代表国家形象,也事关民生和可持续发展大计。但在国内,绿色化学农药得到的支持并不足。国家对农药行业的投入,如果不改变“重此轻彼”、“顾此失彼”的现象,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将进一步拉大。

几十年前,日本的农药创新并不比中国领先,但政府随后投入巨资扶持基础研究,并引导企业参与,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创新体系。近20年来,全球新研发的化学农药多半出自日本。巨大的财政投入,让日本创造出了奇迹,日本已成功跻身世界农药强国。

科学家强调:化学家已能造出对环境非常友好的农药,但社会仍需要一个完善的创新体系、产业政策和法律规范。农药创新,国家必须“给力”。

农药创新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切实推动科技发展,实现新的跨越。我们不能把科技创新停留在口头上,而要扎扎实实落实到实处。

一是要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农药行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缓解瓶颈制约,推动农药行业尽快转到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采取有力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

二是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增强科技创新对农药行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广开门路、集思广益,举全行业之力,把科技创新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是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具有农药行业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协同创新,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资源共享。

四是要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农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业基地建设,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五是要不断优化农药行业科技创新保障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在优势和特色领域,培育一批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加大创新投入,用好、用活、用足各类创新政策。

六是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要积极培养和引进农药行业高水平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并在选才、引才、用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破除束缚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实施人才强业战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大力培养造就青年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七是要优化创新环境,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要进一步加大对农药创新的投入,非公有制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资金、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资金、自主创新产品重大项目贷款贴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企业专利战略资助项目、专利促进资金项目等都应向农药行业“开绿灯”,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农药创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应该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时不我待!

编辑人员:王永崇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