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仓贮害虫介绍及其防治图谱
发布时间:2014-08-11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 图1 麦蛾蛹小麦贮藏期间的主要害虫是麦蛾、玉米象、谷蠹、大谷盗、赤拟谷盗等。
- 图2麦蛾幼虫及为害状由于小麦收获季节气温较高,利于储粮害虫的生长与繁殖,严重影响贮藏小麦的品质。
- 图3麦蛾成虫麦蛾属鳞翅目麦蛾科,成虫(图3)体长6毫米,体黄褐色或淡褐色,似麦粒或稻粒,有缎子状光泽,前翅窄而细长,翅面零星散布有较暗的鳞色小斑点;后翅烟灰色,缘毛密而长,约为翅宽的2倍,幼虫(图2)体长5~8毫米,乳白色。
- 图4 玉米象玉米象(图4)属于鞘翅目象甲科钻蛀性害虫,是世界性的重要储粮害虫,我国除新疆外均有分布,是中国储粮的头号害虫。成虫(图4)体暗褐色,鞘翅常有4个橙红色椭圆形斑。喙长,除端部外,密被细刻点。触角位于喙基部之前,柄节长,索节6节,触角棒节间缝不明显。前胸背板前端缩窄,后端约等于鞘翅之宽,背面刻点圆形,沿中线刻点多于20个。鞘翅行间窄于行纹刻点。前胸和鞘翅刻点上均有一短鳞毛。后翅发达,能飞。
- 图5 谷蠹谷蠹(图5)也叫“米长蠹”,属长蠹科,贮藏谷物的重要害虫,长蠹科。暗褐色,
- 图6 谷蠹危害状头部隐藏于前胸下面与胸部垂直,触角末端三节膨大呈片状;前胸圆筒形,背面有小刺。幼虫体形弯曲,头部细小,胸部肥大,全体疏生淡黄色微毛。(图6)
- 图7 大谷盗成虫(上)和幼虫(下)大谷盗(图7)属鞘翅目谷盗科,在仓库储粮中由于食性杂、食量大,并能咬坏麻袋和器材,常能引起第二食性储粮害虫的大量发生,被列为重要的初期性储粮害虫之一。成虫扁平长椭圆形,背深赤褐色或漆黑色,头三角形,上鄂发达外露,触角棒状11节,第7~10节略呈锯齿状。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缘凹形,其背、腹两面均有一列黄褐色毛,后缘凸形,两前缘角明显突出,前胸背板表面密布小刻点,前胸背板后缘与鞘翅连接处呈颈状,鞘翅基角尖,末端圆,两侧近平行,端部较宽,表面有明显纵刻点纹7行。幼虫衣鱼形灰白色,体长而略扁,后部分肥大,全体多皱褶。各体节特别是两侧有长刚毛,头扁平,方形黑褐色,上鄂强大外露。中、后胸背部各有一对前胸盾似的浅褐色斑,腹末有一粗大如钳状的深褐色尾突。
- 图8 赤拟谷盗于小麦腹沟胚部或腹沟内,卵孵化后,幼虫常由胚部或损伤处蛀入,1龄幼虫能钻入粮堆内为害。93%~98%的幼虫集聚在粮仓上面20厘米以内繁殖为害。麦蛾成虫飞翔能力强,可在田间产卵繁殖,卵产于近黄熟的稻麦穗上。感染的稻麦粒将麦蛾带进仓内为害。 玉米象1年发生1代至数代,因地区而异。既能在仓内繁殖,也能飞到田间繁殖。耐寒力、耐饥力、产卵力均较强,发育速度较快。谷蠹分布于南北纬40°以内地区,我国在淮河以南地区一般年生2代,为贮粮的重要害虫。除谷类外,还为害豆类、植物性药材。幼虫在仓库内喜寻木质板壁,蛀孔化蛹,造成仓木的严重破坏。此虫在取食谷粒时大量咬碎颗粒,使贮粮遭受更多的损失。在野外,它生活在树木内。大谷盗一年发生1~2代,如环境条件不适,2~3年才可完成一代。成、幼虫均可越冬。越冬场所多在仓库、木板缝隙内。大谷盗产卵力强,孵化率亦高,雌虫一生最多可达1300余粒,卵散产或成块地产在粮粒间隙或粘附在仓库缝隙内,在21度的温度条件下15天可孵化,幼虫约69天发育完成。成、幼虫都喜欢潜伏在黑暗处为害,喜欢钻入木板内潜伏化蛹,大谷盗性耐饥抗寒性强并凶残,幼虫寒冷条件下可2年不食,除危害禾谷种子外,也能捕食其它害虫,甚至自相残杀。为害小麦时,主要啮食胚部,一头幼虫可以破坏上万粒种子的发芽力。幼虫喜在木板缝内潜伏化蛹,常破坏仓、厂的木板和梁柱。成、幼虫均有咬断筛绢的习性。赤拟谷盗1年生4~5代,以成虫在包装物、苇席、杂物及各种缝隙中越冬,雄虫寿命547天,雌虫226天,把卵产在仓库缝隙处,卵粒上附有粉末碎屑一般不易看清,每雌产卵可达956粒。相对湿度70%,温度30℃时27天左右完成一代。50℃时1小时即死亡。 对于小麦仓贮害虫的防治,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其一是热入仓杀虫,即通过暴晒使麦温达到50以上保持2小时,然后迅速入仓密闭,平整粮面后,用晒热的席子、草帘等覆盖粮面,密闭门窗保温杀死害虫、病菌。其二是低温密闭杀虫,将小麦在秋凉以后进行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充分散热,然后趁冷密闭,对消灭越冬害虫,延缓外界高温影响,效果良好。再者是自然缺氧杀虫,小麦经过25天左右的密闭自然缺氧,氧气浓度可降到1.8%~3.5%,可达到防虫、防霉的目的。然后可用药剂熏蒸杀虫,常规保管的小麦仓可用98%的棉隆微粒剂和磷化铝进行熏蒸。磷化铝投药量为15克/吨小麦左右。密闭一周后开仓通风,通风时间不能少于4天。
编辑人员:刘稳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