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黑穗病介绍及其防治图谱
发布时间:2014-07-29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作者:
- 图1 小麦网腥黑粉菌
- 图2 光腥黑粉菌
- 图3 小麦散黑粉菌
- 图4 秆黑粉病菌
- 图5 小麦腥黑穗病病穗
- 图6 腥黑穗病病粒(左)和健粒上(右)
- 图7 小麦散黑穗病病穗
- 图8 大麦散黑穗病病穗黑粉散落仅剩穗轴
- 图9 秆黑粉病隆起条纹
- 图10 秆黑粉病病株 小麦黑穗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大类重要病害,广泛发生于世界各主产麦区。国内主要有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秆黑粉病等,以北方冬麦区发生为重,解放前后曾因小麦腥黑穗病而出现逃荒的现象。黑穗病的共同特征造成黑穗,形成黑粉而不能食用,并有“黄疸收,黑疸丢”的习惯说法。三种病害都是系统侵染,一旦发生,危害性大,尤其腥黑穗病,人、牲畜误食影响中枢神经,中毒呕吐。 腥黑穗病菌有小麦网腥黑粉菌(图1)和光腥黑粉菌(图2),网腥冬孢子球形有网纹,光腥冬孢子光滑近球形。散黑穗病菌(图3)为小麦散黑粉菌,形球带刺,秆黑粉病菌(图4)为小麦条黑粉菌,冬孢子扁球形,成团着生。 黑穗病菌以种子、土壤、粪肥等带菌作为主要初侵染来源。种子带菌又分种子内部和外部带菌两种情况,进行远距离传播。散黑穗病菌等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胚内,腥黑穗病菌、秆黑粉病菌在种子脱粒时以冬孢子黏附在种子表面,以菌瘿混杂在种子间,随种子贮藏越冬越夏。冬孢子散落在土壤和粪肥中,越冬后也可作为主要侵染来源。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在9℃~12℃的温度和20%~40%的相对湿度易于萌发侵染,秆黑粉病菌冬孢子在19℃~21℃的温度和40%~60%的相对湿度,从小麦芽鞘侵入。散黑粉菌在小麦扬花期20℃~25℃和高湿度时,从种子所带菌源萌发侵染,一年只在花期从花器侵染一次,来年表现症状,潜育期长达一年。 腥黑穗病共有三类,我国主要是普通腥黑穗病,普通腥黑穗病又细分为网腥和光腥黑穗病两种。病株稍矮,整个籽粒被害,外包有一层灰色薄膜,病粒称为菌瘿(图5)。病粒外护颖张开,使褐色易碎的菌瘿外露,易散出黑色粉末状冬孢子(图6)。病穗有浓厚的三甲胺的鱼腥味,故称腥黑穗病。散黑穗病每年都普遍发生,一般要减产5%~10%,病穗初期整个穗部外面包着一层灰白色膜(图7),呈一棒状物,膜内充满黑粉,黑粉成熟时,外膜破裂,散出黑粉,经风吹黑粉散落仅剩穗轴(图8)。此外,有的仅半个穗或个别小穗受害,形成黑粉。 秆黑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茎秆上。发病部位纵向产生银灰色、灰白色条纹(图9)。条纹是一层薄膜,隆起,内有黑粉,黑粉成熟时,膜纵裂,散出黑色粉末状冬孢子。病株常扭曲(图10),矮化,重者不抽穗,抽穗小,籽粒秕瘦。 三种黑穗(粉)病都是单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只有初侵染,无再侵染。小麦播种晚、出苗慢、芽鞘期长有利于腥黑穗病菌侵染和发病。如果播种过早、气温、土温高,病田连作,施用带菌肥料会导致秆黑粉病较重发生。散黑穗病的发生轻重程度主要受上年小麦扬花授粉期间湿度的影响较大,花期细雨多雾,湿度大,小穗护颖开张角度大,时间久病菌侵入机会多,种子带菌率高,则来年可能偏重发生。耕作、施肥、浇水等农事操作也会辅助传播。 小麦黑穗病的防治措施,首先检疫部门要加强检疫,设立无病留种区。防止土壤、粪肥传病,增施有机肥,促土壤中抗生菌繁殖。已发病区要进行药剂拌种等种子处理等保护幼苗不受干扰即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可用60克/升的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克、30克/升的苯醚甲环唑8克等对100千克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也可用40%的拌种灵与福美双复配可湿性粉剂60克、20%的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200克等对100千克种子进行拌种。
编辑人员:朱蓓蓓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