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最全的雄踞全球市场销售额榜首的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总结,请收藏!(下)

发布时间:2022-5-19 14:28:40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华乃震

五、 氯虫苯甲酰胺的理化性质

纯品外观为白色晶体。熔点208210℃,分解温度330℃;相对密度1.51(20℃)。溶解度:在水(1.023mg/L,20℃)下,pH4为0.972mg/L,pH7为0.880mg/L,pH9为0.971mg/L;在有机溶剂(2025℃,g/L)下,丙酮3.446、乙酸乙酯1.144、甲醇1.714、乙腈0.711、二氯甲烷2.476、二甲苯0.162、二甲基甲酰胺124。稳定性:在pH值为5时稳定;DT50为640天(pH7)、8.4天(pH9)(未指明温度)。

毒性: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对大鼠急性经口和经皮LD50均>5000mg/kg,急性吸入LD50>5.1mg/L;对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原药大鼠90天慢性喂养毒性试验最大作用剂量:雄性为1.188mg/kg,雌性为1.526mg/kg;4项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未见致突变作用。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均为微毒杀虫剂。

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红鳟鱼LC50(96小时)>3.2mg/L,北美鹌鹌LD50(经口为2250mg/kg,蜜蜂LD50(经口)(96小时)345.0μg/蜂,接触(48小时)为285.7μg/蜂,家蚕LC50(食下毒叶法,96小时)0.0182mg/L。故对鱼为中等毒,对鸟和蜜蜂为低毒,对家蚕剧毒。


六、 剂型

从氯虫苯甲酰胺的原药性质可知,可以加工SC、GR、WG、EC、OD和ME等多种剂型。而目前加工的主要剂型以SC和WG为主,主要是这两种剂型更为环保,但并不排斥加工成其他剂型。

如在国内已登记的(单剂和复配)剂型产品有:

(1)颗粒剂:0.1%、0.4%和1%氯虫苯甲酰胺GR、0.1%和0.6%氯虫·噻虫胺GR、0.1%氯虫·噻虫嗪GR、0.6%和1%氯虫·氟氯氰菊酯GR、6%氯虫·吡蚜酮GR等。

(2)悬浮剂:5%氯虫苯甲酰胺SC、30%氯虫苯甲酰胺SC、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6%氯虫·溴氰菊酯SC、10%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SC、11.6%和15.5%甲维·氯虫苯甲酰胺SC、22%甲氧肼·氯虫苯甲酰胺SC、25%氯虫·茚虫威SC、30%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SC、300g/L氯虫·噻虫嗪SC等。

(3)水分散粒剂:35%氯虫苯甲酰胺WG、50%和60%呋虫胺·氯虫苯甲酰胺WG、85%氯虫·杀虫单WG等。

(4)可分散油悬浮剂:19.4%甲维·氯虫苯甲酰胺OD、25%氯虫·啶虫脒OD、40%氯虫·噻虫嗪OD等。

(5)尚有5%氯虫苯甲酰胺超低容量液剂ULV(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FS)(杜邦公司)、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FZS)(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和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也被登记应用。

国外公司在国内推出的产品有:5%氯虫苯甲酰胺SC(商品名普尊)、35%氯虫苯甲酰胺WG(商品名奥德腾)、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SC(商品名宝剑)、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SC(商品名福奇)、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SC(商品名福戈)和300g/L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SC(商品名度锐)等。

以下列举国内研发的某些剂型案例。

(1)梁静静等科研人员采用湿法研磨工艺研制了15%氯虫苯甲酰胺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油悬浮剂(即可分散油悬浮剂OD)。通过对分散介质(大豆油和油酸甲酯及两者按比例混配)、乳化剂(农乳500#、农乳600#、农乳1601#、茶皂素、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钠、酚醚磷酸酯盐(BP)、BY-10)、增稠剂(有机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改性土、硅酸镁铝和黄原胶)的选择,最终得到15%氯虫·甲维盐OD最佳配方为: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含量95.8%)12%(折百)、甲维盐(原药含量97.6%)3%(折百)、农乳500#7%、酚醚磷酸酯盐(BP)8%、木质素磺酸钠1.5%、改性土8%、油酸甲酯补至100%。经冷贮(0℃)、热贮54℃稳定性测定,外观无明显分层,水中分散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分散油悬浮剂标准。

研制的15%氯虫·甲维盐OD经室内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在1mg/L剂量下,15%氯虫·甲维盐OD对小菜蛾的杀虫效果可达到98.5%。在2mg/L剂量下对大螟的杀虫效果可达到97.8%,均优于对照药剂5%氯虫苯甲酰胺OD(小菜蛾的杀虫效果为92.3%和对大螟的杀虫效果83.4%),以及15%氯虫·甲维盐SC(小菜蛾的杀虫效果为82.6%和对大螟的杀虫效果79.8%)和15%氯虫苯甲酰胺SC(小菜蛾的杀虫效果为80.7%和对大螟的杀虫效果78.5%)。

(2)傅海丰等科研人员采用湿法研磨工艺研制了15%氯虫·高效氯氟氰菊酯油悬浮剂(即可分散油悬浮剂OD)。通过对分散介质(大豆油和油酸甲酯及两者按比例混配)、乳化剂(农乳500#、农乳600#、农乳1601#、茶皂素、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木质素磺酸钠、酚醚磷酸酯盐TXPK、BY-110)、增稠剂(有机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改性土、硅酸镁铝和黄原胶)的选择,最终得到15%氯虫·高效氯氟氰菊酯OD最佳配方为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含量95.8%)10%(折百)、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含量97.6%)5%(折百)、农乳500#5%、农乳600#6%、酚醚磷酸酯TXPK 8%、木质素磺酸钠1.5%、改性土15%、大豆油(27.5%)和油酸甲酯(27.5%)比例,补至100%。粒径测定d99≤3μm,经冷贮(0℃)、热贮54℃测定稳定性,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分散油悬浮剂标准。

研制的15%氯虫·高效氯氟氰菊酯OD经室内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在1mg/L剂量下,15%氯虫·高效氯氟氰菊酯OD对小菜蛾的杀虫效果可达到97.9%,在2mg/L剂量下对大螟的杀虫效果可达到98.8%,均优于对照药剂15%氯虫苯甲酰胺OD(小菜蛾的杀虫效果为96.3%和对大螟的杀虫效果73.4%),以及15%氯虫·高效氯氟氰菊酯SC(小菜蛾的杀虫效果为94.6%和对大螟的杀虫效果87.8%)和15%高效氯氟氰菊酯OD(小菜蛾的杀虫效果为70.7%和对大螟的杀虫效果78.5%)。

(3)胡珍娣等科研人员利用配制的氯虫苯甲酰胺EC、ME和SC的3种剂型,测定了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耐雨水冲刷性能。药剂为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配制的2.74%氯虫苯甲酰胺EC、2.02%氯虫苯甲酰胺ME、3.06%氯虫苯甲酰胺SC。

测试结果表明,配制的EC表面张力最小为29.18mN/m,而ME和SC分别为32.05mN/m和32.78mN/m;渗透时间和润湿时间最短为EC(分别为632s、627s),ME和SC均>3600s,但3种剂型的黏着力均为优。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配制的ME对小菜蛾3龄幼虫活性最高(LC50值为0.02mg/L),优于配制的SC和EC(LC50值分别为0.08和0.09mg/L)。耐雨水冲刷性能测试表明,配制的3种剂型的耐雨水冲刷性能较优佳,施药后2、4、8、12小时如遇大到暴雨冲刷,药效下降在0.05水平差异不显著。

(4)李灿琼等科研人员采用由美国菲蓝基团监制,九江菲蓝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出品的一种增效助剂菲蓝(Fairland)2380添加到悬浮剂配方中起增效作用。特点为能显著降低药剂的表面张力达20%以上,可较大提升药效近30%,可以桶混或加在SC配方中使用,用量2%10%。为此,研制了5%增效型氯虫苯甲酰胺SC的配方为:氯虫苯甲酰胺原药5%(折百),润湿分散剂Fairland 3100 3%,润湿分散剂Fairland 3108 1.5%,防冻剂2%,Fairland 2360(聚二甲基硅氧烷抑泡剂)0.3%,增稠剂1.25%,增效助剂菲蓝(Fairland)2380 5%,水补足至100%。制得稳定的5%氯虫苯甲酰胺增效型SC,测定药剂稀释100倍液和1000倍液的表面张力值分别为23.3mN/m和26.8mN/m;而对照药剂5%氯虫苯甲酰胺SC稀释100倍液和1000倍液的表面张力值分别为35.5 mN/m和38.5mN/m。从中可见,5%增效型氯虫苯甲酰胺SC有很低的表面张力值,分别比对照药剂5%氯虫苯甲酰胺SC表面张力下降率为34.3%和30.3%。


七、 应用案例

(1)张振飞等科研人员通过室内盆栽法于2009年4-9月对20%氯虫苯甲酰胺SC(杜邦公司产品)采用不同剂量分别防治水稻三化螟的防效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的用量30、45g a.i./hm2处理三化螟的室内防效都为100%,15g a.i./hm2处理的防效是96.67%;用药量从7.5、3.75、1.875和0.9375g a.i./h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93.2%、85.71%、71.43%和64.29%;持效期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30g a.i./hm2持效期最长,施药后第7天的防效仍可达到93%。而对照药剂8%三唑磷EC 0天接虫防效达100%,第3天防效已下降为44.5%,对照药剂48%毒死蜱EC当天防效在90%以上,其余效果在70%~55%之间,持效期相对较长,对照药剂58%噻嗪酮·杀虫单0天和第1天接虫防效分别为82%和71.5%,第7天降低到30.2%,持效期差以及对照药剂8000IU/μL苏云杆菌OF 0天和第7天接虫防效分别为38.46%和11.46%,持效期非常差)。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30g a.i./hm2的防治效果在几种供试药剂中最好的,田间防效可达97.54%。

(2)冯玉成等科研人员为明确不同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于2013年在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期,对13个农药品种进行田间应用试验。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杜邦公司产品)处理量21.0g a.i./hm2,药后5天、10天、18天防控效果分别为88.24%、93.94%、97.12%,杀虫效果药后5天和10天分别为95.83%和86.49%。处理量30.0g a.i./hm2,药后5天、10天、18天防控效果分别为95.59%、95.15%、98.56%,杀虫效果药后5天和10天分别为97.92%和91.89%。复配产品40%氯虫·噻虫嗪(20+20)WG(商品名福戈,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公司产品)处理量42.0g a.i./hm2,药后5天、10天、18天防控效果分别为94.12%、94.15%、95.53%,杀虫效果药后5天和10天分别为93.75%和93.24%。处理量60.0ga.i./hm2,药后5天、10天、18天防效分别为95.59%、96.67%、97.84%,杀虫效果药后5天和10天分别为95.83%和95.95%。以上数据表明该两药剂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用药1次,基本可控制发生世代的危害。

(3)谌江华等科研人员测定了4种药剂对甘蓝上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菜青虫等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效,并对其田间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SC(商品名普尊,杜邦公司产品)600g/hm2对4种害虫整体控制效果最好,药后3天防效均在91%以上,且对小菜蛾防效显著高于其他3种药剂(分别为20%氯虫苯甲酰胺WG、150g/L茚虫威SC、2%甲维盐EC)。

(4)方青青等科研人员开展了复配药剂85%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85%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用药量450g/hm2就可以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供试药剂85%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82.5g/hm2、446.25g/hm2、510g/hm2,药后15天,低、中、高剂量处理卷叶防效分别为81.27%、82.01%、82.14%,低、中、高剂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照药剂80%杀虫单可溶粉剂卷叶防效为82.05%,与试验药剂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照药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卷叶防效为82.36%,与试验药剂中、高剂量差异不显著。

药后15天,低、中、高剂量处理杀虫防效分别为82.81%、82.94%、83.22%,低、中、高剂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照药剂80%杀虫单可溶粉剂杀虫防效为82.39%,与试验药剂高剂量处理间差异显著;对照药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杀虫防效为82.79%,与试验药剂中、中、高剂量差异不显著。

(5)张夕林等科研人员报道了20%氯虫苯甲酰胺SC(商品名康宽)混用有机硅助剂S 240和Break-Thru UNION(赢创德固賽(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产品)对水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试验。使用该药剂10、8ml/666.7m2防治纵卷叶螟,药后7天杀虫效果分别为94.29%、90.56%;用该药剂8ml/666.7m2分别加15ml S 240或25LBreak-Thru UNION,其对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分别为95.32%和96.67%,略高于康宽单用10ml/666.7m2的防效,但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药后14天,该药剂10、8ml/666.7m2防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分别为89.24%、86.44%,前者比后者高2.8%,差异极显著。20%康宽SC8ml/666.7m2,分别加15ml S 240或25mL Break-Thru UNION,其对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分别为89.29%、91.78%,比康宽单用的防效分别提高2.85%、5.34%,差异极显著。20%康宽SC10ml/666.7m2,分别加15ml S 240或25mL Break-Thru UNION,其对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分别92.51%、90.98%。也比康宽单用10m的防效分别提高3.27%、1.74%。

(6)王鹏等科研人员为了明确60%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广东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烟田烟蚜和烟青虫的最佳使用剂量和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防治以上2种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对烟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0%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试验剂量54g a.i./hm2、72g a.i./hm2、90g a.i./hm2处理,药后3天和7天对烟蚜的防效分别为88.75%、91.23%、92.9%和90.58%、92.76%、94.05%,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均显著忧于对照药剂单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g a.i./hm2处理(58.68%和51.46%);与对照药剂单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0g a.i./hm2处理(90.46%和91.75%)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g a.i./hm2处理(89.04%和90.07%)防效相当。

对烟青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0%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试验剂量54g a.i./hm2、72g a.i./hm2、90g a.i./hm2处理,药后3天和7天对烟青虫的防效分别为86.93%、90.85%、89.16%和92.48%、90.91%、93.81%,不同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与对照药剂单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g a.i./hm2处理(88.31%和91.51%)防效相当,均显著忧于对照药剂单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0g a.i./hm2处理(53.90%和48.46%);对照药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粒剂3g a.i./hm2处理(85.22%和88.63%)与60%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试验剂量54g a.i./hm2、72g a.i./hm2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在试验期间60%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烟草安全,无药害发生,且对蚜茧蜂、食蚜蝇等天敌无明显影响,该药剂是防治烟蚜和烟青虫的理想药剂。

(7)谢钊尔等科研人员为明确5%氯虫苯甲酰胺UL(超低容量液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喷施5%氯虫苯甲酰胺UL进行防治。施药后20天,5%氯虫苯甲酰胺UL15g a.i/ha、22.5g a.i/ha和30g a.i/ha对二化螟的防效分别为74.18%、88.45%和91.32%;与对照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比,22.5ga.i/ha处理与30g a.i/ha处理的防效,极显著优于20%氯虫苯甲酰胺SC的防效。试验药剂5%氯虫苯甲酰胺UL对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掌握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至幼虫1~3龄期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施,用水量为0.6L/667m2,推荐使用剂量为22.5~30g a.i/ha,但在使用中要注意和其他药剂轮换使用,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8)朱文雅等科研人员用5种常用杀虫剂对不同发育阶段螟黄赤眼蜂的安全性进行了安全性评价。采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施用药膜法测定了5种药剂(阿维菌素、呋虫胺、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对螟黄赤眼蜂成蜂的毒性及不同发育阶段赤眼蜂羽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螟黄赤眼蜂成蜂的毒性最强,LR50为9.16×10-6mg/cm2,为极高风险性杀虫剂;阿维菌素、吡虫啉、呋虫胺对螟黄赤眼蜂成蜂的毒性较强,LR50分别为5.49×10-5、8.24×10-5、1.28×10-4mg/cm2,为高风险性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螟黄赤眼蜂成蜂的毒性最弱,LR50为1.54×10-2mg/cm2,为低风险性杀虫剂。阿维菌素在螟黄赤眼蜂整个发育阶段尤其在卵期和幼虫期处理,呋虫胺、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在螟黄赤眼蜂预蛹期和蛹期处理,螟黄赤眼蜂的羽化率显著降低。结论是氯虫苯甲酰胺对螟黄赤眼蜂各发育阶段均较安全,毒性风险低,与赤眼蜂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建议在实施释放赤眼蜂的害虫综合治理方案中,应不选用阿维菌素、呋虫胺、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等对螟黄赤眼蜂毒性风险高的杀虫剂。

(9)姚向峰等科研人员为了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和联苯菊酯混配种子处理对花生田害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合适的配比。通过田间试验观察2种药剂的混配对花生田害虫的防治效果。在前期试验表明,氯虫苯甲酰胺与联苯菊酯3∶1、2∶1复配时,毒力系数均大于120,该研究按此比例加工成12%氯虫·联苯(3∶1)FS。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时,12%氯虫·联苯(3∶1)FS有效成分用量为4g/kg种子处理剂时对地下害虫蛴螬和金针虫的防治效果最佳,分别为84.94%和81.82%,优于对照药剂10%氯虫苯甲酰胺FS,也优于对照药剂600g/L吡虫啉FS以及对照药剂30%毒死蜱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

同时12%氯虫·联苯(3∶1)FS有效成分用量为4g/kg种子处理剂时对地上害虫花生蚜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31.88%,对花生生长及产量(增长率18.77%)俱佳,可推广用于花生田害虫防治。


八、 结语

杜邦(现科迪华)公司开发的氯虫苯甲酰胺为鱼尼丁受体作用剂,是新型、高效、低毒、对环境生物安全,且与多种大宗杀虫剂有良好的适配性。它不仅对鳞翅目、半翅目虫害有较高的活性,且对鞘翅目、双鳞翅目、非鳞翅目及咀嚼式口器虫害也有很好的防控效果。氯虫苯甲酰胺已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销售,几乎覆盖了所有主要市场,目前氯虫苯甲酰胺已成为雄踞全球市场销售额榜首的杀虫剂品种。

氯虫苯甲酰胺作为杀虫剂全球销售额排名第一的“明星产品”,未来市场必将持续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其全球市场销售额在未来几年有望达到20亿美元。

(本文刊登于《农药市场信息》第九期本期专稿中,欲知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

编辑人员:王海晨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