砜吡草唑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砜吡草唑是由日本K-I化学研究所中谷昌央等发现并研发,随后由日本组合化学公司与日本庵原化学公司联合开发并产业化,为一种新型、杀草谱广、活性高、用量低和安全性好的除草剂品种。
目前,砜吡草唑作为较新的土壤芽前封闭处理剂在我国登记和推广应用,也曾被认为是防除硬直黑麦草等抗药性杂草的最佳药剂,因此受到全球广泛重视和应用。随着乙草胺和精异丙甲草胺等竞争产品被禁用的范围逐渐扩大,砜吡草唑将逐步取代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等土壤芽前封闭处理剂。目前,砜吡草唑已经成为国内众多企业重点布局的热点产品,有望成为新的除草剂主流品种。
砜吡草唑理化性质
砜吡草唑化学名称为3-[5-(二氟甲氧基)-1-甲基-3-(三氟甲基)吡唑-4-基甲基磺酰基]-4,5-二氢-5,5-二甲基-1,2-异噁唑,分子式为C12H14F5N3O4S,CAS登录号为447399-55-5。

原药外观白色晶体;熔点为130.7℃;溶解度(20℃),水中为3.49×10-3g/L(20℃±0.5℃);有机溶剂中(g/L):正己烷0.072,甲苯11.3,二氯甲烷151,甲醇11.4,乙酸乙酯97,丙酮>250。
室内生物活性和安全性
笔者通过开展温室盆栽活性验证和安全性验证试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结果显示,在茎叶处理方式下,砜吡草唑虽然对各种作物安全性较高,但是对所有杂草的活性均较差,不适用于作为茎叶处理剂使用。砜吡草唑的主要使用方式为在作物播种后的土壤封闭处理使用,对小粒杂草种子在2g a.i.亩剂量下的出苗率和鲜重防效效果优秀,并且杀草谱较广,但是在土壤封闭处理时,对大粒种子的出苗率防效较低,基本不影响杂草出苗,因而严重抑制出苗植株的生长。综上,可通过土壤封闭处理的方式进行小粒种子杂草的防治,可与其他药剂进行复配防治大粒种子杂草(见图2)。

砜吡草唑在室内条件下用不同剂量(有效成分用量为4g/亩、8g/亩、16g/亩、32g/亩)测定对常见的12种作物(小麦、高粱、黑小麦、燕麦、谷子、大麦、玉米、大豆、水稻、棉花、花生、油菜)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4g/亩、8g/亩、16g/亩用量下,对以上所有测试作物均安全,未见药害情况发生;在32g/亩用量下仅对大豆、油菜、棉花有轻微药害,但可以恢复,不影响后期植株生长,但是对8g/亩有效成分用量下水稻的药害比较明显。以上结果说明,砜吡草唑对于多种作物有较高安全性,但是在水稻上使用或下茬作物为水稻的田块需要谨慎使用。
全球和国内登记、专利情况
1.全球登记情况
根据几大国家登记网站不完全数据统计,截止到2023年,主要登记单剂产品分别为48%砜吡草唑悬浮剂、85%砜吡草唑水分散粒剂、480g/L砜吡草唑悬浮剂、500g/L砜吡草唑悬浮剂,主要登记国家为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新西兰。登记的复配制剂为34.5%砜吡草唑+15%丙炔氟草胺悬浮剂、400g/L苯草醚+66g/L吡氟草胺+100g/L砜吡草唑悬浮剂、200g/L砜吡草唑+200g/L丙炔氟草胺悬浮剂、81g/L砜吡草唑+419g/L胺唑草酮悬浮剂等,主要登记国家为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登记原药国家为澳大利亚和巴西。
2.在国内登记情况和专利情况
截至2025年10月27日,共有山东奥坤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维讯化工(南京)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登记原药,其中19家登记了98%砜吡草唑原药,6家登记了97%砜吡草唑原药。混剂产品6个,其中,山东科赛基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登记两元复配80%砜吡草唑·嗪草酮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夏大豆田一年生杂草和夏玉米田一年生杂草。上海群力化工有限公司登记的40%砜吡草唑悬浮剂登记在冬小麦田、玉米田、大豆田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江苏清原农冠作物科学有限公司40%砜吡草唑悬浮剂登记在冬小麦田防治一年生杂草;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清原农冠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登记的制剂产品分别为425g/L砜吡草唑悬浮剂、500g/L砜吡草唑悬浮剂、85%砜吡草唑水分散粒剂、32%砜吡·环吡·异丙隆悬浮剂、85%砜吡草唑水分散粒剂,上述产品出口至柬埔寨或澳大利亚等地。
据专利资料显示,有多家公司在中国申请专利,其中有效组合物专利涉及的成分有苄草丹、禾草丹、野燕畏、敌草隆、异丙隆、嘧草硫醚、双草醚、咪唑喹啉酸、氯嘧磺隆、2,4-滴、甲磺草胺、氟噻草胺、氟噻乙草酯、精二甲吩草胺、二甲戊灵、麦草畏、草甘膦、草铵膦、咪草啶酸、甲基咪草烟、胺硝草、精噻吩草胺、莠去津、氟吡酰草胺、氟噁嗪酮、苯嘧磺草胺、异噁唑草酮、环庚草醚、双唑草酮、环吡氟草酮、吡氟草胺、嗪草酮、三唑磺草酮、环戊草酮、双唑草腈、乙氧氟草醚、甲酰胺基嘧磺隆、草灭畏、喹草酮、甲基喹草酮、吡氟酰草胺、噁草酮、丙炔氟草胺、异噁草松、甲基二磺隆、吡唑解草酯、唑啉草酯、吡唑解草酯、氯酯磺草胺、唑嘧磺草胺、嗪草酮、双苯嘧草酮、氟吡酰草胺、黑苦荞-胜红蓟提取物。
合理使用砜吡草唑
砜吡草唑在推荐剂量下可安全用于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甘蓝等多种作物上,虽然此药剂对多种作物安全、杀草谱广,但是需要根据每个作物田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使用,才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安全性和防效。
冬小麦田杂草种类复杂,越来越多的禾本科杂草产生了抗性。另外由于小麦初期基本会出现低温天气,苗后除草也更易出现药害问题。砜吡草唑能够在播后苗前有效地防除棒头草、多花黑麦草、大巢菜、繁缕、播娘蒿、荠菜、看麦娘等多种杂草,但是对野燕麦、野油菜效果较差。异丙隆对小麦安全性好,但会降低麦苗的抗冻能力,药后遇寒流易产生“冻药害”,使麦苗发黄、生长受抑制。砜吡草唑受以上影响较小,针对防效较低的杂草,也可以选择将其与吡氟酰草胺、唑嘧磺草胺、氟噻草胺、异丙隆等小麦田药剂进行组合搭配使用,在不同区域或者根据种植栽培情况进行合理使用,以期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同时达到延缓抗性产生的目的。
玉米田除草剂中登记最多的土壤封闭除草剂单剂品种是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等药剂,随着欧盟禁用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的趋势,以及二甲戊灵一旦与土壤结合,很难再移动等因素,二甲戊灵一般对种子播种深度以及土壤墒情等条件有要求。砜吡草唑对玉米田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虎尾草和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均表现出优异的除草效果,对阔叶杂草藜、铁苋菜、马齿苋、反枝苋防效优异,对苘麻、龙葵、饭包草、青葙、马瓟瓜、野西瓜苗效果略低,对圆叶牵牛、异型莎草防效差。基于以上几点,其他玉米田封闭处理剂的使用和登记成为必然。砜吡草唑属于VLCFAs类除草剂,不同于大部分玉米田除草剂,其同时对玉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玉米上与多种其他作用机理的药剂复配,达到玉米田封闭除草的优异效果。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作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模式,需要打破原来的除草习惯。如果使用苗后茎叶处理技术,由于两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复合种植会给除草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种植户的劳动成本和用药风险,不利于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苗前封闭处理省事、省工,但如果除草剂选择不合理,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造成作物产生药害等情况。砜吡草唑同时对玉米大豆安全性较高,且能有效防除玉米大豆田杂草,是新型种植模式下的首选药剂。
水稻对该成分敏感,如果种植区域内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与水稻轮作,则不推荐在当季作物上使用含有砜吡草唑成分的除草剂。二甲戊灵在棉花田长期使用,易出现杂草耐药性与抗药性风险,部分杂草如马齿苋、看麦娘已对二甲戊灵产生耐药性,砜吡草唑作为一种较新除草剂,使用能够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因此其未来在棉花的登记上也会成为重点药剂。
其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砜吡草唑具有一定的土壤淋溶性,田间的墒情通常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砜吡草唑的使用效果,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也会对药效造成一定的影响。
展望
农户对于封闭除草剂的使用意识普遍加强,封闭型除草剂在市面上必定有更广阔的空间。砜吡草唑不仅对杂草有优异的防效,并且在推荐用量下对多种作物安全。
目前,砜吡草唑的应用作物和区域市场还不广泛。但随着使用技术成熟和登记证件增多,其作为作物芽前封闭处理剂,以封杀禾本科杂草为主,阔叶杂草为辅,在大豆、小麦、玉米、棉花等旱田市场空间比较广阔。
关于砜吡草唑的研究,除草剂复配技术是开发的主流方向,还可以从作物品种安全性、增效助剂、杂草抗性分布以及防治、种植模式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研究,进而为砜吡草唑在国内的登记和使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为本刊特约撰稿人 闵祥芬 张宗俭 刘金玲 宋雪慧 李圣 苏煜程(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更详情内容及更多信息请点击以下链接及"农要会"小程序阅览!砜吡草唑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