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越是经营困难越要做良心企业——谈对农资产品质量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5-4-14 14:50:49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厉金芹

近日农业农村部通报了2024年第二批农药监督抽查结果,有24个产品不合格。此外,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近日发布《2024年云南省复合肥料和磷肥(第三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通报》,8个复合肥料、12个磷肥样品不合格。

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应该成为每一个企业必须践行的一种实际行动,更是企业勇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最具体的体现。企业一旦忽视了产品质量,就难以行稳致远。对于我们广大农资经销商朋友来说,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一旦不慎被问题农资所困,陷入质量门事件,就会带来灭顶之灾。

在通报中,有些所谓的名牌产品也名列其中,就连有些在业内大名鼎鼎,有着一定知名度的“大腕”企业也榜上有名。这不能不让广大经销商感到困惑。只有厂家真正把好产品质量关,让经销商不再为选择产品而为难,不再为经营产品而担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厂商的双赢。

但现实是我们的很多企业就是喜欢用捉迷藏的方式来对待产品质量,把产品质量视同儿戏一般。想想近年来为什么有不少国外品牌大举进攻,不断地攻城略地,量价齐升,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靠实实在在的效果摆在那里,让中国农民信服。像笔者所在地山东,在花生生产上,有两款杀菌剂,从“爱苗”到“美甜”,长久不衰,稳占市场大部份额,效果摆在那儿,而农民就是看效果。再看看我们的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要么添加隐形成分,要么偷减含量,要么虚假标识,要么减少净容量等,说到底大家都是抱着一种短视、侥幸的心理,在营销手段上喜欢跟风、模仿、好起哄,搞赠品、打价格战,玩这些目前最烂、最流行的手段。刚开始大家拼的是利润,当利润拼没了,大家就拼成本;成本拼没了,大家就拼道德;道德底线没有了,就拼胆量,有胆量,就铤而走险。就说添加隐性成分这一顽疾吧,你能“一盖全拿”,我就“半盖杀光”,看谁的效果好就卖谁的,至于什么残留、安全就顾不得那么多了,能有销量、能赚钱就行了。

像这次通报的,虚高标识、虚假标识、偷减含量等这类问题可以说是屡禁不止。每年抽查,总有那么些产品在同一问题上中枪。像眼下的除草剂、种衣剂市场,不知有多少品种多少名称,简直就是铺天盖地。正是因为虚假标识,虚高标识泛滥,才导致价格一降再降,没有底线。你想如此混乱的市场,质量能有保证吗?面对这样的市场就连经销商都难以选择、难以操作。农民在购买时自然更是难以选择了,他们哪里能搞清楚那么多的品牌和名堂。我们有些厂家甚至不惜把心思放在和监管部门的斗智斗勇、搞关系上,似乎质量就是对监管部门负责,而不是对市场负责、对使用的农民负责。只要产品不被查处能投放市场,至于效果如何,根本不管,完全就是急功近利。

也许正是这样一个“卷”的市场环境,很多人心存侥幸,觉得只要有货,就一定会有银子赚。没有真正用市场经济的观念、管理手段来经营企业、经营市场,甚至不择手段,只要能赚到钱就行,不愿意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其实,一家企业只有永远为社会奉献高质量、高价值的产品,这就是最大的社会责任。如果把产品质量当做儿戏,不仅自毁前程,还容易让社会产生信任危机,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就拿我们经销商来说,面对各种各样的产品,在推销过程中,主要靠农民使用后的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而对于一些新产品来说,主要是靠厂家的信誉、业务员的介绍等,这类信息如果不实或业务员故意夸大其词,一旦发生问题就可能给经销商带来灭顶之灾,因为很多经营风险对于处于弱势的经销商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总之,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更是我们每一个企业的生命。只有质量可靠了,经销商在推广过程中才会无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倾力推广,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厂商双赢的目标。


编辑人员:马荟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