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给“新农人”带来了什么?又该怎么干?

发布时间:2025-2-27 13:52:45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张夕林

日前,2025年2月23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给“新农人”带来了什么?又该怎么干?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给“新农人”带来了什么?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是又一个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抓到底的坚定决心,向全党全社会再次发出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为广大农民群众送上了政策春风和民生关怀。那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给“新农人”带来了什么?

1.粮食收购价格稳中有升,种田收益将明显增加

粮食收购价格的高低是“新农人”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直接涉及到广大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去年以来,部分农产品价格低迷,有些品种价格跌幅较大,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地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纾困政策,帮助农民和经营主体渡难关。据典型调查,2024年水稻收割时收购价格只有1.35-1.40元/斤,到了12月底1月初价格有所回升,稻谷价格达到1.5-1.6元/斤。从近期市场走势看,主要农产品价格趋稳,市场预期有所好转。一号文件从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促进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保护“新农人”务农种粮积极性。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指出,2025年将采取以下措施,确保种粮大户经济效益: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价格方面,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四省启动稻谷托市收购,加大小麦、玉米收储力度,促进大豆销售和加工转化,稳定市场价格,防止出现卖粮难。补贴方面,继续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鼓励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通过这些政策,给农民实打实的支持。保险方面,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加快从防范自然风险向防范市场风险拓展。

二是着力促进产销衔接。打通市场需求“最后一公里”,破除产销堵点卡点,着力稳预期、稳价格、稳市场。比如,针对奶牛养殖亏损问题,明确要求落实灭菌乳国家标准,促进鲜奶消费,支持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促进生鲜乳就地加工转化。同时,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和预期引导,加强产能监测和调控,促进产业平稳发展。

三是强化贸易与生产协调。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进口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弥补供需缺口、平衡贸易关系的重要途径。但需要把握好进口的节奏和力度,避免冲击国内产业发展。一号文件强调,要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市场供需,防止谷贱伤农、肉贱伤农,维护好农民利益。目前,有关部门正在采取一揽子措施促进肉牛、奶牛等行业纾困,下一步随着政策持续发力,生产经营状况会有望好转。

2.关心和培育更多“新农人”,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主力军作用。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如果留不住年轻人、吸引不了年轻人的话,就谈不上乡村说振兴。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一些农村出现“空心化”“老龄化”,这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和遇到的难题。今后谁来种地、谁来兴村,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指出:这些年,随着交通条件更加便利、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舒适的田园生活、慢节奏的生活,还有较低的生活成本等因素,成为吸引年轻人的独特优势。目前可以很高兴地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城市白领等返乡入乡创业,带动了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200万人。这些“新农人”“农创客”,他们带着技术和创新而来,带着梦想和热爱而来,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适应这个趋势,中央一号文件对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也进行了部署,重点是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一方面,注重加强对本乡本土人才的培养,通过加强农民技术技能的培训,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程等措施,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注重外部人才引进,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实施一批基层服务项目等措施,为乡村发展引进一批急需的人才。总的就是要用乡村广阔天地的发展机遇来吸引人,用乡村田园宜居的优美环境来留住人,解决好职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让年轻人在农村留得下,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舞台,农业农村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沃土。比如,无人机在植保领域大规模应用,机械化、自动化耕种收获等也在加快普及,现代生物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在农业农村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年轻人在新时代到农村大有可为。可以预测,新时代将有更多的青年朋友踊跃投身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乡村施展才华、大显身手,实现个人梦想与社会价值的双向奔赴目标。


 正确引导“新农人”更好地“怎么干”? 

1. 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

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通过承包地“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方面。因此,“新农人”要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土地,在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上一定要依法规范有序,不得违法违规操作。如何搞好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陆卫东副主任强调:

一是准确把握土地流转政策要求。中央的要求很明确,承包地经营权流转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得违背承包农户的意愿,不得损害农民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

二是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制度。重点是推动土地流转规范化、制度化,平等保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鼓励各地通过发布流转价格指数、实物计租等方式,推动流转费用稳定在合理水平,这样既可以避免流转费过低损害农民利益,又可以防止流转费过高影响农业竞争力。

三是坚决纠正依靠行政手段强行推动土地流转行为。承包地是否流转、价格怎么确定、形式如何选择、决定权都在农户,农民说了算,不能下指标、定任务甚至搞强迫命令,硬把农民挤出土地。总之,就是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2. 狠抓粮食安全生产,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新农人”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主力军,对于2025年今年粮食生产怎么抓、如何干?

韩文秀主任明确指出: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粮食增产了,再加上粮食市场也比较疲软,一些品种价格走低,今年抓粮食的力度是不是可以松一松?对此,中央政策是明确的,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决不能因为粮食价格一时低迷,就轻言粮食生产已经过关了。要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既要“人努力”,还要“天帮忙”。近年来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多发重发,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必须立足于抗灾夺丰收,把困难想在前面,把安全系数打得更高一些。另一方面,虽然现在大家粮食吃得少了,但是肉蛋奶吃得多了,这些都需要越来越多的饲料粮来转化。我国粮食总体上不是供大于求,而是仍然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韩文秀主任强调,2025年采取的措施是:一是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粮食生产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之上,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促进大面积增产。要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等行之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转到大面积提单产上,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确保今年粮食继续稳产丰产。

二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的根本出路还在于科技,要害是种子。要整合资源创新协作,整体协同共同推进,做到产供研学用一体化。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力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等。同时,要推动实用、好用、管用的农业技术进村入户、落地生根,真正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作者为本刊编审和农技推广研究员



编辑人员:马荟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