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增产提质好帮手,种植用户需要它——来自基层农户对氯化苦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2-7-5 9:33:57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张夕林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高速发展,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经济作物面积迅速扩大,设施农业的集约化栽培模式等因素加剧了土传病害的发展和传播,造成了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面源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


氯化苦是一款历史悠久的高效、广谱、无残留土壤消毒剂,主要用于土壤熏蒸,恢复土壤活力;该项技术一直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农业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在国际上有着近百年的应用历史。在我国氯化苦目前已成为生姜、草莓、人参、三七等经济作物防治土传病害首选药剂,而且使用技术成熟,无残留、对地下水无污染,是溴甲烷被禁用后一款难得的高效和环境友好型土壤熏蒸剂,日益被生姜、草莓、设施蔬菜、药材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者所认可,更是他们防治土传病害不可或缺的好帮手。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现在就让大家来听听最基层的种植户、专业服务者又是如何评价氯化苦的效果与安全性的。


使用氯化苦防病效果和增产效益如何?种植户有话说

氯化苦在防治生姜姜瘟病方面效果很好,已成为国内生姜生产必不可缺的土壤熏蒸剂。山东省生姜种植面积最大,氯化苦应用也最广。据山东潍坊安丘一生姜种植大户刘大哥介绍,氯化苦在生姜上使用,药效达到95%以上,解决了土传病害难题,而且用药后的姜田杂草明显减少,田间土壤养分好,用药的田块植株比未用的明显粗壮,颜色浓绿,大姜长势有后劲。没有用药的大姜田亩产仅8000斤左右,而用过氯化苦的达到12000斤/亩,可实现增产百分之三十多。

安丘兴安街道曹家楼村村民反映:去年他家种了2亩姜,有一半用氯化苦熏蒸,一半没有用,结果不熏蒸的一半仅收了6千斤;但经过氯化苦熏蒸的另一半地,实际收了1万1千多斤。凌河镇石家庄村民也表示:“我家种了5亩姜,原来的时候使用溴甲烷熏蒸,现在溴甲烷因为环保问题不让使用了,现在是使用氯化苦熏蒸,结果种出来的生姜效果就比用溴甲烷的好,今年想再熏蒸3个大棚。”

山东莱州的生姜种植户都曾饱受姜瘟病之苦,此病一度给当地生姜种植这个支柱产业造成严重威胁。当地姜农于玲认识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曹坳程后,经推荐使用了氯化苦,第一年便获得了大丰收,不仅种植的生姜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还减少了后期其他农药的使用。如今的她已是当地裕民大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合作社现有土地3000多亩,她自己承包了200亩,一年纯收入就达70~80万元。她说她人生轨迹的改变都是得益于曹老师指导她使用了氯化苦。

2018年山东地区使用氯化苦消毒处理生姜田面积已达到15万亩,仅安丘地区就有8万亩,农民的收益远高于投入。当地在大姜上熏蒸情况是每亩氯化苦施用量约30公斤,服务收费为1500元。应用该技术后,亩用药减少50%以上,减少化肥16%以上,节省费用约500元左右,亩均增产在30%左右,每亩增收约4000元。“一般情况下,农民的投入产出比在1∶3以上。因此,该项技术不仅增加农民收入,还有效减少了农药、化肥用量,提高了农产品质量。该技术的施用范围已从几年前的两三万亩,增长到今年的十万多亩,约占安丘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安丘市供销社副主任宋树灵说。

此外,潍坊市也将推广土壤熏蒸修复连续两年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潍坊地区生姜种植经土壤熏蒸后,不但农药、肥料实现了“双减”,而且作物产量和品质也能大幅上升,生姜亩产最高达到3万斤;同时,由于使用氯化苦可以满足对出口农产品超低农残的要求,因此,山东烟台、潍坊、莱芜等种植大姜面积较大的地区,其大姜都大量出口到日本。

同样,四川绵阳江油种植生姜多年,2019年光播种面积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0%,可同样的产地,种出的生姜个头及品质却大不相同,当众人百思不得其解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志向大家揭晓了谜底。使用氯化苦熏蒸后的土壤种出的生姜,比传统种植方式种出的生姜无论是重量、品质、色泽均有极大的提升。用氯化苦对土壤先进行消毒,可很好地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等,同时还能大大提高土壤利用率。

同样是氯化苦传统使用地区的河北省,其使用效果又怎样呢?据亲自下地进行氯化苦土壤消毒操作的河北保定服务商李大哥介绍说,“氯化苦在河北保定熏蒸剂市场占比达80%,我销售氯化苦已经有16个年头了,效果非常好,而且连续使用也不会产生抗药性,对环境也友好。”接着李大哥又介绍说,氯化苦在河北保定地区草莓上已经使用20余年,使草莓实现连年高产稳产;河北省将氯化苦大多用于草莓,还有一部分用于甜瓜和山药。农户使用氯化苦土壤熏蒸后,发现可以连茬接种,而且比未使用前增产20%~30%,用过的农户一般都会坚持每年使用,使重茬种植的高附加值作物,不但能减少后期药肥使用,还能保持稳产高产。

据河北清苑种植山药大户介绍,山药种植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毁灭性土传病害,特别是根结线虫病以及根腐病,高毒、高残留农药滥用情况十分严重,重茬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2012年开始在河北清苑进行氯化苦土壤消毒试验示范,效果明显,通过氯化苦及配套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山药重茬种植的难题。近年来,在河北已有不少种植户乐意使用氯化苦进行土壤熏蒸。

草莓作为辽宁大连周边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规模逐渐扩大。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加之温室大棚搬迁及露地倒茬的不方便,草莓根腐病、枯萎病、青枯病等土传病害发生和危害越来越严重,正常连作3年以上死苗率达到20%以上,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产量和效益受到很大的影响。大连草莓土壤消毒集中在7-8月,定植时间为9月左右,12月以后进入收获期,最长可持续至4月份。据草莓农户张书吉介绍,2014年7月他家使用氯化苦进行了大棚熏蒸,经土壤消毒后,草莓定植后很少出现死苗,草莓长势较好,苗期壮,缓苗快,草莓根腐病、枯萎病、青枯病等土传病害基本未发生,并且基本没有死苗。草莓收益平均一亩能达4万左右,扣除每亩氯化苦土壤消毒费用2000元,比以前多得收益7000元左右。

氯化苦熏蒸后的大棚草莓

氯化苦土壤消毒后的大棚黄瓜

辽宁丹东东港草莓生产是当地名特优传统种植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草莓种植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全市草莓种植15万亩,产量23万吨,产值18亿元,目前东港市草莓生产面积占全国190万亩的8%,草莓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20%。有近10万户农民从事草莓生产种植,全市农业人口年人均草莓收入3000多元,是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享誉“中国草莓第一县”。

东港市是我国最早引进和持续发展的草莓老区,与全国一样,草莓重茬连作障碍明显,土传病、地下害虫和杂草危害严重,致使草莓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减产30%以上,损失几千甚至上万元。推广应用氯化苦熏蒸土壤后,能够消除草莓重茬连作导致的土传病虫草害,对草莓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使草莓结果早,延长开花结果时间,改善草莓品质,提高草莓产量,降低果品农残,净化环境,减少劳动用工,实现增产增收。东港市从2000年开始把氯化苦作为主要替代技术逐渐推广使用,最高年份应用面积达到万亩以上。大棚草莓氯化苦土壤消毒后,每亩可增产600~800公斤,增产幅度30%以上,按近几年草莓最低价格每公斤8元计算,亩增产可达5000元以上甚至超万元。十年间东港市推广应用氯化苦土壤消毒累计面积5万余亩(其中草莓4万),增加社会效益3亿多元。

土壤中的病原菌也是导致蔬菜作物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土传病害,病菌往往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数年之久,防治非常困难。西红柿作为大棚蔬菜栽培的重要品种之一,在大连地区有很大的种植面积,西红柿大棚中的常见土传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等,严重损害农民的收益;大连的普兰店、庄河、瓦房店地区经氯化苦土壤消毒的大棚可连续种植两茬西红柿。2015年2月去普兰店沙包镇鲁凤村调查,种植户于新方告诉大家:他家种植的大棚西红柿地于2014年9月进行氯化苦土壤熏蒸,消毒后西红柿长势喜人,苗期比较壮,很少有死苗,防治根结线虫病效果显著;平均每个标准棚可采摘12000斤左右,每亩收益能达到3万左右,每亩可多增收4000元以上,比其他未消毒大棚增收20%以上;农药也比以前少打了许多,化肥比以前少多了,氮肥基本上没有用。

优质高产的樱桃番茄喜欢在水资源丰富、日照充足的地方生长,广西百色市就是这样的好地方。尽管百色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种植过程中农民都特别害怕樱桃番茄感染上青枯病,因为青枯病一旦发生便无药可治。为此,中国农技推广协会培训部李桂军副主任与当地农户反复进行试验,前期成效甚微,农户们也曾一度想要放弃种植樱桃番茄。后来通过氯化苦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后,不仅有效地控制了青枯病的发生危害,而且也拯救了樱桃番茄产业化发展,更是帮助解决了樱桃番茄种植农户的燃眉之急,确保了他们种植樱桃番茄的持续优质高产和增产增收致富。

棚室栽培黄瓜常见的土传病害有枯萎病、青枯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等,发病严重可导致整个大棚绝产,而根结线虫病治疗成本较高,一次灌根(1亩)需花费500元左右,一般需灌根2次左右。2015年2月6日在大连普兰店沙包镇矫沟村进行调查时,农户田冬梅反映,她家黄瓜地在2014年7月用氯化苦进行了熏蒸,经土壤消毒后,连续种植两茬黄瓜效果仍十分明显,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等常见土传病害都未发生,黄瓜长势喜人、卖相好,当地收购黄瓜都优先选择经氯化苦土壤消毒后的大棚收购,以前每亩大棚平均收获21000斤左右,当年收获24000斤左右,以当年黄瓜平均收购价每斤2元计算,每亩收益近50000元,其中增加收益6000元左右。以前每茬用药大概要1000多元,当年仅用了700多元,能节省用药三分之一,氮肥也基本没施用,只施用了磷钾肥。

氯化苦熏蒸后的黄瓜大棚

氯化苦消毒后的非洲菊花

云南文山作为三七的主产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三七之乡”,原本适合种植三七的土地有三百多万亩,经过多年的种植,土壤中病原微生物和土传病害逐渐增加,不仅适用土地面积急剧下降,三七产量及品质也受到巨大的影响。如此恶性循环之后,已找不到适宜三七生长的土地。许多三七种植户不得不远离家乡,去寻找新的土壤种植三七。直至氯化苦的出现,一切都有了新的转机,三七终于可以“回家”了。在三七上推广使用氯化苦,采用“轮作降氮,无病种苗、土壤熏蒸与活化,中后期阻隔”的技术模式,可将三七轮作间隔年限由原来的15~20年缩短到现在的3~5年,有效解决了三七连作障碍的生产难题,与新地种植相比,实现增产20%~30%,三七总皂苷含量与传统种植无显著差异,经有资质部门检测,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

同样氯化苦在人参上的推广应用,既解决了砍林栽参破坏环境的生产模式,又有效地解决了人参的连作障碍问题,促进了人参事业的健康发展,更是人参无公害栽培的必由之路,可使老参地重复利用,节省了种植成本。

旅顺地区的铁山街道张家村花农吴世新的温室大棚多年种植花卉——非洲菊花,由于重茬连作,非洲菊死苗严重,1年生死亡率20%、2年生死亡率高达40%~50%。2014年4月他的大棚施用氯化苦熏蒸土壤,经消毒处理后非洲菊根系生长旺盛,植株健壮,花苗长势挺好,叶绿花艳,采花数量增加,花大色艳,每亩处理区比未用药区多采花3万多支,产量能较往年多收个30%;增收7000~8000元。而且农药使用比以前少用三分之一,对杂草也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每亩地节省除草人工12个,节支840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氯化苦毒性与安全性到底怎样?专业服务人员这样说

农户甲说:“氯化苦有毒性但不一定有毒害,氯化苦对人体是具有强烈的刺激和催泪作用,但也同时警示人们要引起重视,注意操作安全。对于氯化苦,只要按照标签要求,采取保护措施,机械化作业,规范操作施药就能避免风险。氯化苦使用了十几年了,从未发生过一起生产性中毒事故。现在推广由专业组织的专业人员进行氯化苦土壤熏蒸专门服务,那就更好了,风险毒害一点也不用担心,我们特别欢迎这样的服务,我们也是更放心省心!”

据山东一位从事土壤熏蒸服务工作数年的有关人员介绍,进行氯化苦土壤熏蒸操作时,老百姓不可能接触到药。农户下单后,由他们持公安局开具的购买许可证购入并派专业操作手进行田间器械施药,防毒面具、工作服等配套齐全,现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了,手动的已经不再使用。


氯化苦未来前景如何?基层群众有呼声

氯化苦凭借优异防效和实在效益俘获农户“芳心”的例子数不胜数,如今不论是四川、山东的大姜,还是辽宁大连的蔬菜,云南的三七等经济作物,专业化的种植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水平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重茬种植导致的病虫害等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土壤消毒才能解决。氯化苦一旦退出,农民今后想要找到同等效果的土壤消毒剂会变得越发困难,面对土传病害、连作障碍等种植问题时会变得更加无助。那么,如果未来氯化苦真被禁用了,最受伤的将是谁?没有了氯化苦,有谁能替代它吗?当种植户听说氯化苦或将在农业生产上被禁用时,大伙儿可心急了,再三要求媒体一定要转达他们一致的心声和呼吁:“氯化苦是助农增收的好帮手,我们种植户需要它,离不开它!”

综上所述,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使用氯化苦的种植户,都对其药效、安全性以及严格规范的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而且氯化苦一旦被禁用淘汰,其背后还有挡不住的农业需求,特别是氯化苦淘汰后的替代品也成为了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种植户十分关注的焦点。因此,笔者也建议上级有关部门、行业专家能倾听广大基层群众的呼声,善待氯化苦。对氯化苦这个特殊产品,一方面继续加强和完善高毒农药管理的法制化和专业化,从而让高毒农药各环节的管理变得更科学、更严格、更有效,促使其合理使用达到最佳、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对氯化苦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因“药”制宜,重新客观科学评价,以延缓氯化苦的推广应用时间,真正使氯化苦这个老产品,像在美国与日本一样能够生存下来,在做到科学合理、规范操作、专业施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氯化苦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切实解决土传病害严重和土壤保护与修复问题,继续成为特种经济作物土壤熏蒸的有力“武器”,继续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致富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人员:王海晨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