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前有“仰泳鲈鱼”,后有“豹纹芒果”,我们的食品安全究竟怎么啦?

发布时间:2022-6-8 9:32:18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王永崇

前几天很伤广大消费者眼球的“仰泳鲈鱼”刚刚减退热度,近几天“豹纹芒果”却又登上了热搜......


不论是“仰泳鲈鱼”还是“会睡觉的鱼”,大家已经知道了是对食品安全“抖机灵”商家的死鱼,那么“豹纹芒果”是什么?

经过一番考究,笔者发现不仅种植多年芒果的农民不懂,而且多地的水果贸易商也一脸蒙。而后再仔细查看大家热传的“豹纹芒果”才发现,原来是部分商家混淆商品变质事实的诙谐称呼。

从“豹纹芒果”的照片和视频看,明显是布满黑斑的不新鲜芒果。网上的消息显示,一位经营了28年水果店的老板称,芒果出现黑斑的原因,可能是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了挤压,也可能是冷冻导致。但笔者发现,“豹纹芒果”的豹纹,很可能是芒果炭疽病。

一般情况下,能在枯枝烂叶上能存活2年以上的胶孢炭疽菌,在降雨多,空气湿度大的果实生长发育期,随着大量的降水传播到果实上后,便会经伤口侵入后,多潜伏在近果梗处的果皮、果肉内,后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即可引发这种传说中的“豹纹”状病斑,特别是在封行早、通风透光不良,而且空气湿度大的粗放管理果园,这种“豹纹”更易流行。

其实,能够引起芒果表面产生类似“豹纹”状病斑的,还有黑色蒂腐病和细菌性黑斑病等病类,但会稍如区别。如细菌性黑斑病在芒果上的病斑与“豹纹芒果”上稍凹陷的病斑刚好相反,表面隆起,甚至会开裂。而黑色蒂腐病在果实上的潜育期可能更长,以至于在种植阶段感病之后,直至与种植分离的运输、储藏和销售等流通阶段才会发病,更是难以发现和防控。

所以,目前“豹纹芒果”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了挤压的说法,可能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可能是果实中早早已有了潜藏的病原菌。如果在潮湿环境中,“豹纹”表面出现粉红色物质,切开时发现果肉初期变硬,后期变软腐烂,或者果皮燥裂、果肉僵硬,最后全果腐烂的,基本可以认定是炭疽病了。

“豹纹芒果”,与2019年左右市场疯传的“芒果表皮变黑、产生黑点后,除了更加香甜外,价格也会跟着水涨船高”的说法,如出一辙,都是不诚信经营的商家促销问题产品的手段。

正常来说,商场销售的水果等商品,应当依法标注商品的名称、规格、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商品信息。而这种涉嫌误导消费者的营销手段,把问题产品,或“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谎称是正品,应该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严格来说,广大市民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但是,如果昨天出个“仰泳鲈鱼”,今天上架一批“豹纹芒果”,明天再来个类似的问题水果,我们的食品安全究竟怎么啦?暂且不说市场监管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对待此类问题,首先要从源头上进行防控。

我国华南大部分芒果产区,挂果期多是台风等暴风雨频繁的季节,极易扭伤果柄和擦伤果皮。此时不论是难防的炭疽病,或是黑色蒂腐病,以及细菌性黑斑病的病原菌,均易随雨水从伤口侵入,或经果蒂等组织内潜伏等过程之后,便可引发相关症状的产生。

这些病害的一旦发生,也会在茎叶等部位早早地产生相关征兆。如阴雨连绵的花期和幼果期,或缺水、缺肥的芒果园,或蓟马、叶蝉为害较重的果园,或常遇大风、暴雨和冰雹的果园,不论是幼苗,或是成株的嫩叶、嫩梢、花序和幼果,都会在早期出现褐黑色的小点或病斑,有的叶片穿孔,有的果实脱落……,给种植者发出一系列的提醒和警告

然而,病害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恢复。所以在我国“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植保方针指导下,我们要在广泛栽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及时整形修剪,疏除内膛枝、重叠枝、弱枝、病虫枝,及时清除枯枝病叶及地面上的枯枝、落果。在新梢期、花穗期,以及幼果期,适时喷施50亿CFU/克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或41%甲硫·戊唑醇悬浮剂,或400克/升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或者1:1:160的波尔多液等药剂,进行轮换防控。同时,也要注意蓟马、叶蝉等害虫的综合防控,尽可能减少种植阶段的侵染的可能性,并为运输、储藏和销售阶段打下高品质的基础。

如此以来,才有可能在种植的源头,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关。

编辑人员:王海晨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