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农业农村部2024年第二批抽查通报24个不合格农药产品的思考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了2024年第二批农药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2个假农药!24个不合格农药名单。
看完通报,既为农业农村部长期坚持不懈加强农药监督抽查,而且监管工作还取得了卓有成效,产品合格率高达98%左右,并且逐年递增,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优质高效合格产品,有效地控制了病虫草害发生危害,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而点赞!又为不合格产品仍然时有发生而担忧,随时都有可能坑害基层的用户老百姓,殷切期望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农药产品监管抽测工作常抓不懈,一管到底。
2024年农药监督抽查结果与分析
1. 总体合格率高,明显好于去年
这次农业农村部组织抽查农药样品3,495个,合格样品3,437个,合格率98.3%。抽查结果特点是:例行抽查产品合格率较高,专项抽查产品合格率略有提升,重点抽查产品合格率偏低,单剂产品合格率高于混剂产品,除草剂产品合格率低于杀虫剂、杀菌剂产品。具体抽样结果见表1。
表1 2024年第二批农药监督抽查结果
2. 24个不合格农药产品主要归类
被通报的24个不合格的农药产品,其中杀虫剂10个,杀菌剂4个,除草剂10个,其占比分别为41.67%、16.67%、41.67%。具体名单见表2、表3、表4.
表2 24个不合格农药产品中10个杀虫剂
表3 24个不合格农药产品中4个杀菌剂
表4 24个不合格农药产品中10个除草剂
3. 不合格产品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需要因地制宜,强化监管
这次检出的24个不合格农药样品,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的区域性,河南、安徽最多各5个,各占20.83%;其次是山东为4个,占比16.67%;第三是四川、江苏、辽宁,各是2个,分别占比8.33%;江西、福建、浙江、新疆各1个,分别占比4.17%。因此,根据这次不合格农药产品分布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各地需要因地制宜,强化监管,追溯根源,严查到底,对违法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要依法查处,严惩不贷。同时,无论是以上出现不合格样品的地区,还是没有出现的其他地区的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都要引以为戒,高度重视农药产品合格质量和经营销售农药安全监管,强长项补短板,常抓不懈,打假护优、服务农民,永远在路上。
思考与建议
1. 监管抽查常抓不懈,全面排查不合格产品
以管窥豹,可见一斑。2024年第二批抽查结果就发现24个不合格产品,全国农药产品大市场的合格率更不容乐观。因此,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始终保持深入开展农药产品质量抽查检测活动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及时组织排查辖区内是否存在本次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流通销售,一经发现,要追踪溯源,依法组织处理,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收回已销售产品,避免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2. 加大打击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针对问题农药犯罪案件频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从严从重惩处犯罪行为,营造高压态势,震慑犯罪分子。特别是对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涉嫌生产经营不合格产品的企业、经营单位,有关农业农村部门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篱笆,多部门、跨区域,整体联动、积极协调配合,对不合格农药产品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依法依规彻查到底,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共同推动查处工作落实到位,从而使整个农药行业都能受到警醒、警示、警戒,全面营造不能造假、不敢造假、不想造假一体化推进的高压态势和良好氛围,促进农药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为保障农业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3. 深化宣传力度,增强防范意识。
农药用户以及部分不明真相的经营者,常常是不合格农药的受害者,尤其是种植用户则是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最终端,不合格农药产品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及其损失,其最后都是由用户来承担,可以说种植用户才是不合格产品最直接、损失最大的受害者。因此,希望有关部门通过以案说案,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全面铺开农药知识科普宣传工作,增强农户对农药安全使用的认知,从源头上减少问题农药的使用,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健康发展。同时,广大用户和经销商也要时刻关注农业农村部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规定,不断增强自我保护防范意识。比如经销商在进药时,一方面可先咨询当地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请求他们帮忙把关;另一方面,尽量采购大中型企业品牌优质产品,避免盲目进货或贪便宜而踩“坑”。而对于种植农户则应及时关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病虫情报》,,按照处方要求购买对路药剂,科学合理安全用药。特别是在购买农药品种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农药标签说明,选购“三证”齐全的高效优质产品,并索要购货发票,作为出现问题时要求赔偿的依据。千万不要听信谎言和诱惑受骗,购买不合格的便宜产品,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结果后悔莫及!
作者为本刊编审和农技推广研究员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