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行业及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7月11-12,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在安徽蚌埠召开了第五届全国农药行业创新交流会,对农药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孙叔宝会长的报告指出了农药行业创新意义;郑裕国院士的报告从全局角度看生物制造,对农药行业及企业有借鉴意义;宋宝安院士的报告指明农药行业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领域,对于中国农药行业和农药企业未来战略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孙叔宝会长指出农药行业创新的意义
一、科技创新是农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面对农业病虫抗药性不断增强及环保要求日益提高,我们必须推出高效低毒环保的新产品;
二、中国农药行业创新能力正从仿制向创制迈进,我们正逐步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力量 ,为农药行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创新是破解行业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面对行业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励挑战,我们通过创新寻找新的的增长点。
四、深化改革开发,加强国际合作,是推动农药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科技进步是世界性的,是时代性的,唯有改革开放,才是正确道路”。我们共同面对气候变化 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挑战,让科技更好照顾人类”。
郑裕国院士指出生物制造是我国农药企业出路
一、生物制造作为一场新型的“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物质的生产方式,实现生产原料、制造过程、产品性质的重大革新。
二、通过建立低污染、低能耗、高原子经济性的产品生产路线,降低碳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引领医药、农药、材料、化工等领域新的产业革命。
三、生物制造通过融合前沿技术,高度集成,形成新的工业体系,必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宋宝安院士为农药企业提出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领域
一、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导向生物农药发现,生物农药创制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复杂性、系统交叉性,生物农药创制需以基因编辑等新兴生物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计算信息技术为引领,推进多学科协同渗透,新技术交叉与集成、行业间跨界与整合,综合提升创新研究水平,推动生物农药产业发展。
二、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的原创性绿色农药靶标发现,针对农业有害生物,利用生物信息学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构建关键基因网络、信号通路和必需基因三层次潜在分子靶标挖掘与验证体系,开展农药原创分子靶标的验证工作。
三、基于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的原创分子骨架发现,整合药效团连接碎片筛选、片段虚拟生长、分子骨架设计等技术,构建快速、智能、精准的绿色农药分子设计技术系统,提升农药活性分子设计的效率。
四、手性农药创制及产业化,利用手性农药合成技术,构建温和高效的协同催化体系,发展不对称催化、酶催化、微通道反应等新技术;建立手性农药活性分子的绿色高效手性合成技术和低碳生产体系;解析“新手性农药先导发现—高效及清洁制备—手性农药与靶标的互作途径”相互关联的研究体系。
五、防控重大病虫草害的绿色农药创制及产业化,加强原创性靶标的研究,探索新的作用机制,以及推动产业化应用,推进新机制高活性绿色农药的分子设计、产品创制、作用机理研究以及田间应用技术,实现我国农药创制的全创新链构建与重大产品产业化,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
六、农药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利用流式化学等技术,开发无害化、安全化和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新工艺;构建绿色高效的协同催化体系;发展化学催化、仿生催化、微通道反应等农药制备新技术;利用高效催化酶,开发适配性强的底盘细胞,重构目标农药的快速、清洁生物合成途径和工艺路线。
七、RNA生物农药创制及产业化,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化感知算法等设计,基于RNA的活性成分,建立农业病虫害RNA靶标基因的智能化筛选系统和小核酸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和纯化工艺,研制新型环保及稳定性高效的dsRNA递送系统。
八、农药制造纳米化技术创新及应用,利用农药制剂纳米化技术将农药有效成分制成纳米级颗粒,形成可控载药体系,以增强药效、提高农药利用率。
九、残留效应于环境生态风险评估,利用人工智能、替代毒理学等技术、开发农药原位快速检测方法,构建农药残留效应风险、农药残留毒理学评估新模型;研究农药和代谢物对作物、非靶标生物和环境基质的生态毒性效应及其机制,加快形成和发展农药新质生产力。
十、智慧农业于精准植保发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AI、 5G和自动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智慧农业和可持续发展;运用分子影像学技术研究作物生理和病虫害,指导精准植保;整合农药行业数据以支持决策、监管、市场研究和创新,实现科学管理和用药。
低迷时期,农药企业的每一步选择都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从传统农药企业转型需要魄力,不转型也要在原有领域不断创新,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有关农药行业更多科技创新、专利保护等内容,敬请关注第十三届农药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大会,五大价值五大收获等着你!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