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氟啶虫酰胺产品登记情况及趋势展望
氟啶虫酰胺属于一种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主要应用于黄瓜、甘蓝、茶树、桃树、苹果树、水稻等农作物,对甘蓝田蚜虫、蓟马和水稻田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及黄瓜田蚜虫、白粉虱、蓟马与茶园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等主要害虫防效较好,对同翅目头喙亚目飞虱科、胸喙亚目蚜科和粉虱科及鳞翅目蛾亚目尺蛾科、缨翅目蓟马科害虫有特效,如稻飞虱、蚜虫、白粉虱、蓟马等都具有优秀的杀虫活性。氟啶虫酰胺能从作物根部向茎部、叶部渗透,害虫取食带有氟啶虫酰胺的作物汁液后,通过迅速阻止害虫吮吸作物而饿死,消除或减轻害虫对作物的为害,从而使作物增加产量。在这里,笔者汇总一下目前对非靶标安全、对环境相容性好、对抗性品系有效的氟啶虫酰胺产品登记情况并对其未来趋势展望,仅供相关研究单位、农药登记企业和渠道经销商参考。
一、 氟啶虫酰胺登记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5日,国内共登记氟啶虫酰胺产品123个,其中原药(TC)11个,制剂112个;低毒103个,微毒17个,中等毒3个。
1. 原药的登记
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于2007年4月8日在我国首次临时登记氟啶虫酰胺原药(总有效成分含量为96%),时隔4年后有零星的原药产品登记,2017-2018年产品登记火热,有10个,2019年后无原药登记。原药产品的登记年份和数量情况见表1。登记的原药产品中,98.5%含量1个,98%含量1个,97%含量2个,96%含量7个;低毒11个;境外企业2家,境内企业9家(江苏企业4家,山东企业2家,河北、江西和陕西企业各1家)。
2. 制剂产品的登记
从制剂产品登记数量来看,氟啶虫酰胺的登记产品共批准112个(见表2),有单剂24个,混剂88个;低毒92个,微毒17个,中等毒3个。相比单剂登记,混剂登记数量较多,且均为二元复配制剂。2011年3月25日,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首先获得氟啶虫酰胺制剂的正式登记,登记的产品为10%水分散粒剂。制剂登记数量从2017年起显著增加,攀升到4个,获得证件的第一高峰时间是2018年,达16个;2019、2020年产品登记分别有3个、9个;2021年进入第二个高峰期、产品登记大幅增长,走火杀虫剂登记平台,数量达到80个。
从混剂产品登记来看,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联苯菊酯复配(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最多,有31个,占二元复配剂登记总数的35.22%,溴氰菊酯1个;与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复配11个,噻虫嗪6个,烯啶虫胺5个,噻虫胺、呋虫胺各复配3个,噻虫啉2个,吡虫啉1个;与季酮酸类杀虫剂螺虫乙酯复配(氟啶·螺虫酯)9个;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氟啶脲复配2个;与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杀虫剂吡丙醚复配(氟啶·吡丙醚)2个;与微生物源类杀虫剂阿维菌素复配(阿维·氟啶)2个;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异丙威复配(氟啶·异丙威)2个,与其他化学合成杀虫剂吡蚜酮复配(氟啶·吡蚜酮)5个,虫螨腈复配(虫螨腈·氟啶虫酰胺)3个。相比单剂对靶标单一、害虫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二元复配制剂对害虫具有不同类型作用机制的杀虫剂产品混用,除具有渗透、触杀、内吸活性、快速拒食、影响神经系统外,如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氟啶虫酰胺·溴氰菊酯、氟啶·异丙威、氟啶虫酰胺·烯啶虫胺、氟啶·噻虫嗪、氟啶·啶虫脒、氟啶虫酰胺·噻虫啉、氟啶虫酰胺·噻虫胺、氟啶·吡虫啉、呋虫胺·氟啶虫酰胺等;还兼具干扰代谢,如氟啶·氟啶脲、氟啶·吡丙醚等,杀虫剂混用不仅协同、增效作用效果优异,杀虫谱广,持效期长,且能提高杀虫活性、延缓杀虫剂的抗药性。我国现有批准登记的氟啶虫酰胺混剂产品有效成分和数量情况见图1。
从剂型来看,在登记的112个氟啶虫酰胺制剂产品中,总共有5种剂型,悬浮剂(SC)的登记数量位列前茅,有62个产品,占比为55.35%;可分散固体制剂水分散粒剂(WG)的登记数量次之,有41个产品,占比为36.6%;悬浮制剂可分散油悬浮剂(OD)有6个;可分散固体制剂可湿性粉剂(WP)有2个产品登记,多相制剂悬乳剂(SE)的登记数量为1个(见图2)。
从作物来看,氟啶虫酰胺制剂产品登记在17种栽培类型上,在黄瓜上的登记数量是25个,处于领先地位,占比为21%,登记数量排在其后的是桃树23个、甘蓝19个、水稻13、茶树12个,占比分别为19.32%、15.96%、10.92%、10.08%;排在后面的是棉花8个,苹果(苹果树)7个,大葱3个,枣树2个,花椒树、马铃薯、蔷薇科观赏花卉、菠菜、茄子、芹菜、西瓜各1个。其中有氟啶·氟啶脲生产企业在茶尺蠖、茶小绿叶蝉上进行了登记,部分氟啶·吡蚜酮生产企业在甘蓝蓟马、蚜虫上进行了登记,个别氟啶·啶虫脒生产企业在甘蓝蓟马、蚜虫上进行了登记,还有阿维·氟啶的生产企业在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上进行了登记。登记数量位居前7名的作物见表3。
从产品登记的防治对象来看,氟啶虫酰胺制剂总共登记在24个防治对象上,其中黄瓜田蚜虫的登记数量是22个,具有绝对领先地位;排在其后的是甘蓝田蚜虫19个,桃园桃蚜16个,茶园茶小绿叶蝉12个,水稻田稻飞虱登记10个,棉花田蚜虫8个,桃园蚜虫7个,苹果园蚜虫5个,大葱田蓟马、甘蓝田蓟马和水稻田褐飞虱各3个,黄瓜田蓟马、苹果园黄蚜、枣树蚜虫各2个,茶树茶尺蠖、花椒树蚜虫、黄瓜田白粉虱、马铃薯田蚜虫、蔷薇科观赏花卉介壳虫、菠菜园蚜虫、茄子田蓟马、芹菜田蚜虫、水稻田稻纵卷叶螟、西瓜田蚜虫各1个。主要登记防治对象数量情况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氟啶虫酰胺制剂产品主要集中在黄瓜田蚜虫、甘蓝田蚜虫、桃树桃蚜、茶树茶小绿叶蝉、水稻田稻飞虱及棉花田蚜虫等害虫的防治上。
氟啶虫酰胺制剂的生产企业共85家,分布在我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4家,其中河南省的企业数量24家,排名第一,占比为28.57%;山东省的企业数量15家,排名第二,占比为17.85%;陕西省的企业数量13家,排名第三,占比为15.47%;安徽、江西、江苏、广东、河北省等地区企业数量均超过3家。除中国企业外,还有1家日本企业也在中国进行了氟啶虫酰胺制剂产品的登记。
二、 总结与展望
从制剂产品登记趋势来看,相比单剂产品登记,氟啶虫酰胺混剂产品登记呈快速增长态势。2017-2021年(12月5日),氟啶虫酰胺单剂、混剂产品登记数量分别由1个增长至24个、3个增长至88个,分别增长23倍、28.33倍,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8.8%、96.5%,尤其是2020-2021年氟啶虫酰胺及其混剂登记产品数量分别为17个、72个,分别占单剂、混剂总数的70.83%、81.81%,年均登记数量分别为8个、36个(见表5)。
氟啶虫酰胺对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直翅总目同翅目头喙亚目叶蝉科茶小绿叶蝉、飞虱科稻飞虱和褐飞虱,胸喙亚目蚜科桃蚜、粉虱科白粉虱;鳞翅目蛾亚目螟蛾科稻纵卷叶螟、尺蛾科茶尺蠖;缨翅目锥尾亚目蓟马科葱蓟马等害虫具有优秀的活性,与现有登记杀虫剂无交互抗性,是植保市场上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及茶园茶尺蠖、茶小绿叶蝉和黄瓜田、甘蓝田、棉花田、桃园、苹果园、大葱田、甘蓝田的蚜虫等害虫的主要药剂。目前登记的氟啶虫酰胺制剂产品,应用作物以菜园(包括茄子、芹菜、菠菜、甘蓝、黄瓜、马铃薯、大葱等)、果园(包括桃树、枣树、苹果树等)和水稻、棉花、茶树、花椒树等大田作物为主,防治的主要害虫是同翅目、鳞翅目、缨翅目的部分害虫,对于藜麦、草莓、蓝莓、猕猴桃、柑橘、黄芪等其他作物的害虫防治,氟啶虫酰胺及其混剂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市场前景广阔。氟啶虫酰胺产品中,环境友好型的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分散油悬浮剂等剂型产品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另据2021年11月28日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显示,氟啶虫酰胺原药(折百/实物96%)当期价格80万元/吨,当期指数59.26,同比增长-13.04%。
综上所述,氟啶虫酰胺作为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防治产品,其未来市场必定会持续受到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和种植户的青睐,尤其是植保统防统治服务队的欢迎,且随着氟啶虫酰胺应用作物的不断拓展、新剂型产品的开发、混剂产品应用空间的深入、登记证件量的增加,氟啶虫酰胺及其混剂在未来植物保护市场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未来发展前景看好,尤其是近期日光温室的甘蓝、黄瓜、茄子、芹菜和塑料二层大棚的菠菜、西瓜、马铃薯、大葱等果蔬作物,以及早春的苹果、桃树、茶树、枣树、水稻、蔷薇科观赏花卉等大田作物的生产将会对杀虫剂有拉动或有一定的需求,笔者认为杀虫剂氟啶虫酰胺一定会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