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丙唑醇市场现状、前景及机遇
环丙唑醇(cyproconazole),CAS登录号为94361-06-5,化学名称:2-(4-氯苯基)-3-环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其结构式如下:
环丙唑醇是Sandoz公司(现属先正达公司)于1988年推出的三唑类杀菌剂。该药对禾谷类作物、咖啡、甜菜、果树和葡萄上的白粉菌目、锈菌目、属孢霉属、喙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菌引起的谷类眼点病、叶斑病和网斑病,麦类锈病、白粉病,果树和葡萄白粉病,花生、甜菜叶斑病,苹果黑星病和花生白腐病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环丙唑醇属于类固醇脱甲基化(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能迅速被植物有生长力的部分吸收并主要向顶部转移。环丙唑醇同时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它通过阻碍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影响真菌细胞壁的形成,对危害作物生长的多数真菌病害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具有高效、广谱、长效、强内吸性以及立体选择性等活性特点,与其他杀菌剂混用,能很好防治谷类眼点病、叶斑病和网斑病。防治麦类锈病持效期为4~6周,防治白粉病为3~4周。
从1988年上市到2021年,环丙唑醇已有三十多年市场历史。2013年前其全球销售额呈高速增长态势,并于2013年达到销售峰值6.10亿美元;其后虽然销售量逐年增加,7年年复合增长率3.03%,但由于销售单价的下降,自2013年之后销售额逐年下降,2013年至2019年的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为-3.91%。
环丙唑醇由于存在产品本身缺陷,面临巨大监管风险。在欧盟地区2021年5月登记到期后,由于无企业应对续展,含有环丙唑醇的植物保护产品将自2022年6月起在欧盟市场退市。但此项禁用不影响欧盟之外的市场销售,在美洲地区,环丙唑醇制剂销售情况依然较为乐观。
一、 登记现状分析
因环丙唑醇欧盟市场已退市,全球登记主要检索范围为美国、巴西和中国。
1. 中国 中国自2016年首家取得正式登记之后,迄今已有10个原药登记,但制剂登记只有7个,且均为悬浮剂。(见表1)
2. 美国 迄今为止美国仅有先正达一个原药登记;三个制剂登记,单剂为环丙唑醇100SL,两个混配产品分别为嘧菌酯和啶氧菌酯。(见表2)
3. 巴西 截至2021年10月,巴西有效原药登记共26个,正在进行中的登记申请有21个,竞争已然十分激烈。在这47个环丙唑醇原药登记中,作为供应商的中国企业有宇龙生物(原博仕达)、宁波三益、七洲、上虞颖泰、江西中科农药等;持证企业除拜耳之外,还有印度Coromandel、巴拉圭泰科诺等非专利公司。
巴西制剂有效登记持有人只有先正达、拜耳、UPL和杜邦四家企业。其中先正达除了100g/L SL之外,其余均为混配,混配产品包括嘧菌酯、噻虫嗪、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其中包括部分种子处理剂),拜耳的产品为环丙唑醇与肟菌酯混配,UPL的产品为嘧菌酯+环丙唑醇+代森锰锌(防治大豆锈病),杜邦产品为环丙唑醇+啶氧菌酯(2011获批,用于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和咖啡)。
二、 市场数据分析
环丙唑醇主要应用于大豆市场,第一大区域市场为南美,市场份额在60%以上。而在被禁用之前,作为第二大市场的欧洲占比在15%以上。除了大豆,环丙唑醇在谷物、大豆、果蔬等作物领域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非农用领域的使用也较为平稳。
2021年5月由于无企业应对续展,环丙唑醇在欧洲进入退市流程,对该产品的后市预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考虑到欧盟的使用量占比远低于拉美,且跨国公司及非专利公司已开发出新的混配剂型以拉动该产品销售,环丙唑醇在拉美的市场,尤其在大豆板块上表现仍旧被赋予厚望。
同时,该产品在美国的强势增长,也是一个后市被看好的区域。
根据Kleffmann数据库全球销售额,销售量及销售单价三个维度的数据信息,对环丙唑醇自2013-2019年的市场数据分析见表3。
2013年前环丙唑醇全球销售额呈高速增长态势,并于2013年达到销售峰值约6.1亿美元;2014年之后受到同类新杀菌剂产品的竞争和全球农药市场影响,销售额逐年下降且幅度较大,2016年跌至4.9亿美元。2017年略微回调后2018年销售额又继续下降,至2019年销售额下降至4.6亿美元。(详见图1)
2013年至2019年,环丙唑醇销售量逐年上升,除2016年因巴西大豆上用药下降,整体销售量出现短暂下跌,其他年份基本处于一个较为稳健的上升趋势。(详见图2)
与销售量的增长趋势相反的是,2013年达到峰值之后,单价处于下降趋势,从235.18元降到了144.41美金每公斤。主要原因在于SDHI杀菌剂新混配成分的出现与上市,对环丙唑醇的市场形成了冲击。(详见表4)
2017年至2019年,巴西环丙唑醇全球销售额占比均在38%左右。紧随其后的是阿根廷、俄罗斯和法国,其他除乌克兰之外,主要排名国家基本集中在拉美区域。因此该产品主要的市场营销方向应在拉美区域及东欧。
三、 产品风险分析
1. 自身风险
环丙唑醇对水生生物高毒,不易降解,在田间条件土壤中的半衰期近600天,且可渗透性极强。对鸟类急性毒性高毒,长期毒性高危害,对人类慢性毒性危害性高危害。
作为三唑类杀菌剂,环丙唑醇和同类具有交互抗性,在某些作物上已经有相关抗性报道。
2. 法规风险
环丙唑醇在中国的登记可谓一波三折,出于对该产品降解缓慢且水生毒性极高的考虑,虽然自2011年开始便有企业陆续投入该产品,但2016年之前该产品一直都只能以临时登记的身份仅供出口。
在欧盟的上市也并非一帆风顺,虽然该产品在1988年便上市,但在农药管理法规1107/2009的监管下,经过反复评审与数据补充,环丙唑醇与2011年才正式被列入附录I,有效期截止至2021年5月31日。
由于无企业对该产品提出续展,2021年5月31日起该产品登记失效,在2022年11月底之前所有欧盟市场上含有环丙唑醇的产品均需退市。
3. 市场风险
作为一个已经上市多年的老品种,虽然环丙唑醇具有显著的自身优势,但随着大量具有新作用机理的SDHI类杀菌剂的陆续上市,对其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苯并烯氟菌唑、氟唑菌酰胺等。同时优势的三唑类杀菌剂上市,也对其市场有一定影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前与环丙唑醇混配的核心成分嘧菌酯,在环丙唑醇欧盟退市后,并没有出现销售额衰退,其销售额已由新一代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唑环菌胺混配制剂替代;而南美先正达对苯丙烯氟菌唑的推广也增加了环丙唑醇的销售压力。
四、 结论及建议
作为一个已经上市30多年的老产品,环丙唑醇已经处于一个明显的市场衰退期,从欧盟无人应对续展而导致的产品主动退市,及2016年之后各个国家都未有新产品组合出现,说明跨国公司未在环丙唑醇上投入更多的开发精力。而新一代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杀菌剂的陆续上市,进一步加剧了环丙唑醇的市场压力。
由此,笔者对欲开发该产品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1. 针对对欧盟、拉美、亚太等3个最主要和最有希望突破的市场区域进行调研,寻找合适的合作企业,启动产品投放规划,确定混配活性成分、剂型、作物和相应的合作模式;特别是对于混配成分的登记情况,以及相关原药在目的国的登记情况要重点关注。
2. 企业需要针对全球环丙唑醇的登记选择和规划,启动GLP数据生成计划,同时考虑数据在各个地区的通用性,同时考虑产品中异构体比例。
3. 登记的国家,按照操作可行性,应为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东欧等国家,同时充分考虑各大跨国公司的专利问题。
4. 在重点推广地区,考虑到制剂登记授权限制,可以利用当地加工登记便捷的有利条件,投放当地加工的环丙唑醇制剂产品(例如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在巴西、阿根廷当地均有大量原药登记)。另外,可以考虑与当地企业合作,通过当地企业加工混配剂型,国内企业提供原药支持,以便降低在各种大宗作物上进行大规模推广的风险和成本投入。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