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形形色色的虫卵

发布时间:2017-11-06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张金平

昆虫具有强大的繁殖力。当脊椎动物们还处于盛衰无常的阶段时,昆虫们就已经统治了每一块沼泽、每一块土地甚至每一棵树木花草,同时还在繁衍着越来越多的后代。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地球的生物圈才丰富多彩起来。

昆虫将卵从母体排除的过程称为产卵,昆虫产卵的行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调控,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生理状态。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照、水分等气候因素以及产卵基质等,例如,一些植食性昆虫会考虑植物的叶片、茎秆等是否适合产卵,一般它们都会把卵产在幼虫喜食的植物上。内部因素则主要是雌虫的卵巢发育状况、营养条件等。昆虫的产卵方式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单产,有的块产;有的将卵产在寄主或猎物的表面,有的产在隐蔽的场所或寄主组织内;有的卵粒或卵块是裸露的,有的有包被物如虫毛、胶质、丝质、蜡质、卵囊、卵室等;有的卵块是单层,有的是双层或多层叠起。有些产在水底的卵可以将长长的通气管伸出水面进行呼吸;还有一些虫卵会依靠丝线晃晃悠悠的悬挂在空中;甚至还有虫卵可以漂浮在空气中或者驮在苍蝇的背上。

卵是卵生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个虫态。它是一个大型的细胞,由几个部分构成——外表是卵壳,为复杂的蛋白质结构,一般比较坚硬,其作用是保护卵细胞。卵壳的里边是一层薄膜,称为卵黄膜。包在卵黄膜里面的是原生质和丰富的卵黄。卵黄填充在原生质网络的空隙内,但紧靠卵黄膜内表面的原生质中无卵黄,所以这部分的原生质称为周质。卵细胞核一般位于卵中央,但在将要受精时就移到受精孔的周围。受精后细胞核就开始分裂,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胚胎,最后形成有生命的小幼虫,从卵壳里钻出来。有些昆虫的卵壳表面有各种各样的脊纹,或呈放射状(如一些夜蛾),或在纵脊之间还有横脊(如菜粉蝶),以增加卵壳的硬度。

在种类繁多的昆虫类群里,卵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大小不同,颜色各异,产卵的方式及部位也五花八门,不过这并不是它们故意要别出心裁,而是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所决定的。就生活环境而言,有陆生、水生、穴居、体外寄生、体内寄生等等之分;就食性而言,又有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和粪食性等等之别。在产卵时,它们不仅要选择便于儿女们生活的环境,还要为儿女们出世后取食方便着想,便把卵产在幼虫一出世就可吃到食的植物、动物或其他物体上。有些种类还考虑到儿女们的安全,把卵产在隐蔽的地方,或用自己身体上脱掉的毛将卵加以覆盖,使天敌不易发现。

昆虫卵的大小与虫体大小、潜在产卵量及营养健康状况有关,因而种间差异很大,一般为1-2毫米,但有种螽斯的卵可长达10毫米,蝗卵长6-7毫米,赤眼蜂的卵则很小,长度仅有0.02-0.03毫米。

昆虫卵的形状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为卵圆形或肾形,如直翅类、许多双翅目和寄生性膜翅目昆虫的卵,还有球形(蚧类)、半球形(夜蛾类)、桶形(蝽类)、瓶形(叶甲)、纺锤形(种蝇)等。虫卵上通常会有突刺、斑点、螺纹或条纹。

大多数昆虫的卵初产时呈灰白色或淡黄色,以后颜色逐渐加深,呈灰黄色、灰褐色、褐色、暗褐色、绿色、红色等,孵化前颜色进一步加深。当卵被寄生蜂寄生时,卵常呈暗褐色或黑色。

比如,常见的几种昆虫,卵就各具特色。

蝽象的卵,上下两头平齐,中间略粗,像只鼓或木桶。卵壳表面有明显的环状纹和不同形状的刻点,顶端有一个便于若虫孵化时钻出的盖子(卵盖),其上有一圈栅栏状的小刺或球状物。卵盖周围的卵壳薄而易裂,孵化时只要小若虫头部一顶就开,好似打开一扇天窗,便于爬出。

草蛉的卵,在卵下方有一根丝状长柄,长柄基部粘在植物叶片上,将卵高高举起。卵粒在柄的顶端,呈白色或淡绿色。单个或数个产在一张叶片上,卵粒重而丝柄长,柄具弹性,微风吹来,随之摇摆,十分好看。

蝗虫把卵产在土壤内,用锥状产卵器钻入土中挖洞,腹部可以伸得很长,好像是地质工程的钻探器,把卵产在由分泌物形成的卵袋里,包成一个卵粒数目不等的卵块。每雌可产3—5个卵块。卵为乳白色长形。

蝼蛄的卵为长椭圆形,长约2.8毫米,初产时乳白色,渐变为黄褐色,孵化前为暗紫色。每一卵室有卵10-46粒,成堆状上下重叠。成虫有护卵习性。

大青叶蝉的卵多产在叶脉或树木的枝条上。雌虫首先用锯状的产卵器在叶脉或枝条上划破一条月牙形裂口,在裂口中产卵1-10粒,整齐排列,卵长2毫米,宽0.7毫米。初产时为淡黄色,至孵化时在上端可见红色眼点。

白背飞虱的卵产在寄主植物的叶鞘或叶片主脉组织内。每次产1-10余粒,排列整齐,形成叶面的棕色纵条。它也是先用产卵器划破叶鞘或叶片组织,然后将卵产在缝隙组织中。卵长形略弯,下端略粗钝圆,上端略细而尖。初产时白色,后转为蜡黄色。

白粉蝶卵初产时杏黄色,长约0.6毫米,直立粘着在叶片上。底部平,中间略粗,顶部钝尖,外形像个小炮弹(或花瓶、宝塔)。卵壳表面有纵横隆线,形成很多小方格。

玉米螟的卵为短椭圆形,长径1毫米,短径0.8毫米。初产时为乳白色,后变为黄白色,鱼鳞状排列成不规则的卵块。

凤蝶的卵呈球形,色彩丰富,常有金属光泽。卵粒成片,少则几粒,多者二三十粒。

卷蛾的卵扁半球形;臭虫的卵似筒状;螳螂的卵像块贴在树枝上的稠鼻涕。

单从卵的形状,也可粗略判断是哪种昆虫所产。

小米状:集中块产,以黏液相连加以覆盖,红色或乳白色,为蛾类昆虫所产。

小粒球状:常聚产于嫩梢,环绕排列,以黏液相连,颜色多样,卵壳坚固,为蛾类昆虫所产。

鱼籽状:集中聚产于叶背面,以黏液相连,灰白色,每粒卵有一个小眼,是孵化后幼虫爬出的孔洞,为蛾类昆虫所产。

小扁圆状:集中块产于老叶背面,淡黄色,与枯叶相似,为瓢虫类所产。

小碗颗粒状:聚产于叶背面,排列有序,乳白色,半透明,为蝽类昆虫所产。

面包形:常产于小枝条或着生于绿色枝条,看似一面包,外被棉膜,富有弹性,内部包有卵粒若干,卵长披针形,乳白色,半透明,为螳螂类所产。

小汤圆颗粒:常聚产于叶背面,以黏液相连,灰白色,不透明,每粒卵有小眼,是孵化后幼虫爬出的孔洞,为蛾类昆虫所产。

小碗形:集中产于叶背面,微透明,有卵膜碗盖,卵产于其中,幼虫孵化后咬破碗盖卵膜而出,为蝇类昆虫所产。

纽扣状:常聚产于叶背面,以黏液相连,有光泽,不透明,每粒卵面上有多圈同心轮纹,中心有小孔,是孵化后幼虫爬出的孔洞,为蛾类昆虫所产。

青梅果形:聚产于新鲜枝条上,绿色颗粒,以黏液相连着生,为天蛾类昆虫所产。

有趣的是,昆虫产卵有趋嫩或趋黄的习性,有的喜欢将卵产在叶片上,有的则喜欢产在叶鞘或果实上,有的甚至将卵产在土中。奇妙的是,雌性负子蝽(田鳖)则将卵产在雄性的背上,而松墨天牛的雌虫背负雄虫,边取食边产卵,也可脱离雄虫单独在寄主枝条上咬槽产卵。蝇类将卵产于果实中或未开的花蕾中。蛾类将卵集中产于叶背面,并以黏液覆盖。蚊类将卵产于嫩叶的背风一面。花蛾将卵产于果穗或花轴上。斑蝽喜欢将卵产于花蕊上。蚕类将卵产于老树干背风的一面。蝗虫的卵产于枯烂的草堆丛中。螳螂卵以环抱形产于树枝、草干上。蝼蛄、金龟甲类将卵产于腐熟、肥沃的土中。烟草天蛾将卵直接产于自己老熟幼虫的身上。蜂类将卵产于自己建造好的蜂巢中。

昆虫不但进化出了硬化的卵,而且还在卵上附加了一个被称为产卵器的特殊装置,某些昆虫利用这种装置将卵埋在隐蔽处。随便拿起一块石头,劈开一片木头,你都可以发现这些顽强的昆虫卵。为了筑巢,鸟类需要努力寻找一个合适的场所,但昆虫却用不着如此辛苦,它们已经进化出利用随处可见的材料进行产卵的能力,木头、树叶、泥土、水体甚至是身体都是它们养育下一代的好温床。

虫卵有时候也要避免被其他昆虫的卵所寄生。寄生蜂和一些苍蝇会利用自己细长的产卵器将卵产在其他昆虫的卵内。约有10%的昆虫是寄生性的,这是一种回报颇丰的生存方式,但也被重寄生所惩罚,重寄生的昆虫会将卵产在已经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卵中。许多蝴蝶的卵和幼虫最终会成为寄生者生命起步的舞台,从那些空荡荡的壳中爬出来的可能是只蝴蝶的幼虫,但也有可能是刚享用完一顿大餐的寄生幼虫。

昆虫与生物之间在长期协同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而形成了产卵趋性。行为学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成虫具有交配栖息与产卵异地的习性,玉米螟对产卵寄主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不仅表现在对不同种间的选择,而且表现在对同种植物不同生育时期与长势的选择。寄主植物挥发性气味物质、幼虫粪便挥发物质等化学信号在欧洲玉米螟产卵寄主选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早期有关小菜蛾对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反应研究表明,芥子油苷是诱导其定向降落和刺激其产卵的主要物质,且该虫对含不同侧链结构的芥子油苷的反应没有差异,因此一般认为十字花科蔬菜影响小菜蛾搜索和产卵行为的主要物质是芥子油。然而,近年来综合应用行为学、生物化学和电生理学方法的研究表明,小菜蛾对植物挥发物的反应特异性极高,且除芥子油外,还有许多化合物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小菜蛾对不含烯丙基芥子油的绿叶性气味仍表现强烈的趋性,虽然烯丙基芥子油与绿叶性气味物质的混合物引诱力更强。更值得注意的是,甘蓝挥发物中的一些非极性物质对小菜蛾搜索产卵也表现极强的引诱和刺激功能。


编辑人员:朱蓓蓓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