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氏又关一厂!多企业相继关停!2024化工市场开启“大淘杀”!
还记得2023刚开年陶氏就宣布减产裁员消息,如今2024了陶氏也没有停下关厂的脚步。
停产!陶氏又宣布关闭一工厂!
日前,陶氏化学正式宣布,面对近期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为了进一步优化公司成本结构并确保创造长期价值,公司决定关闭位于台湾南岗工业区的聚醚多元醇/烷氧基化工厂。目前,该工厂仍在运营,计划于2024年4月底停止生产。
陶氏化学强调,公司正在努力将此决定对客户或公司参与市场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降至最低。为满足客户对聚醚多元醇和烷氧基化产品的需求,陶氏已做好充分准备,并计划提供必要的产品组合。同时,公司将与南岗工厂的所有利益相关方保持密切合作,以确保顺利、有序地过渡至关闭日期。
产能暴增,2024年竞争格局加剧!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聚醚多元醇产能将达到745万吨,年复合平均增速达7%,年产量450万吨/年,年复合平均增速达10.8%,产能过剩现象不断加剧。
2019-2023年聚醚多元醇产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国内如万华、浙石化、长华等大厂新建产能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老旧产能淘汰加速。在此背景下,以万华、壳牌为首等有技术实力、规模实力的企业优势更加突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普遍开工较高,但相对的,中小微企或将面临业务关闭风险。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聚醚行业竞争者众多,随着聚醚行业规模化、集中化趋势加强,销量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
宇部兴产、住友化学相继关停!
其实像这种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的产业调整在业内十分常见:
宇部兴产:据亚洲化学产业信息报道,日本宇部兴产(UBE)计划把在日本国内推进的大幅减产尼龙6原料己内酰胺(CPL)等结构改革措施拓展至海外工厂。
该公司在山口县宇部市的工厂实施主要生产线停产,同时还把缩小泰国和西班牙的己内酰胺产量作为备选,开始重新审视生产体制。随着中国市场不断扩产,己内酰胺将呈现长期性产能过剩,因此宇部兴产欲通过结构改革谋求生产最优化。
住友化学:此前,住友化学发布消息称:决定在2024年3月底之前关闭爱媛工厂(爱媛县新浜市)的环己酮生产设施,并退出该业务。该工厂于1973年开始运营,产能10万吨/年。
2023年国内己内酰胺产能保持增长局面,目前己内酰胺总产能653万吨,产能增速超14%。2023年产能增加近百万吨,为永荣科技二期30万吨、阳煤太化扩能4万吨和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项目搬迁30万吨新产能,福建申远20万吨等。
祸不单行!全球化工深陷“关停潮”!
不只是陶氏,整个2023年对于许多行业巨头来说都很艰难,哪怕是像巴斯夫、科思创、壳牌等这样的化工巨头,也避免不了要选择关厂、裁员、出售、并购的方式来“求生”。
来源*:广话交易编辑整理
2023如此多艰,步入2024年会有转机吗?
2023年已落下帷幕,我们都知道2023年疫情后复苏的第一年,石化行业迎来投产大年,国内整体经济都呈现明显的改善,但是,国内经济复苏低于市场预期,基础也不稳固,海外不断加息,也超出市场预期,打击了国内市场信心。
而2023年化工市场表现偏淡,行业景气修复乏力,上游原材料走低,整体市场需求弱复苏、产能扩张背景下的供需矛盾加剧,导致2023年国内化工产品整体市场价格大部分走跌,企业盈利能力普遍有所滑落。
展望2024年,OPEC+将原油减产政策持续到2024年底,美联储结束加息,亚洲原油需求向好,将支撑原油高位运行,预计油气等原料价格将处于高位,给予国内化工一定的成本支撑,但国内需求弱复苏下,成本传导不畅。预计国内化工市场或处于底部徘徊,市场修复仍需国家积极政策支撑。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