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9000万元,甲维盐、杀虫单等年产8800吨农药原药项目拟扩建!更多农药产品新建、登记及市场动向......
编者按:如果企业是一棵大树,那么产品就是企业的根和生命之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产品的竞争。因此,如何更好地捕获、掌握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各种有价值的产品信息,如何研发、生产、登记和推广应用好一个产品,这些对企业都至关重要。我们将在每周日汇总推出行业和企业热点和重点产品有关新建、登记、市场和应用的最新动态,以供企业决策和经营。
一 周 农 药
投资9000万元,甲维盐、杀虫单等年产8800吨农药原药项目拟扩建
近日,湖南维摩新材料有限公司16551吨/年绿色精细化工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前公示。
鉴于市场需求,湖南维摩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9000万元在湖南省岳阳市临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片区绿色化工产业园建设开发湖南维摩新材料有限公司42301吨/年绿色精细化工产品项目(第二期16551吨/年绿色精细化工产品项目)。该项目已于2024年9月12日取得了园区准入和发改备案证明,项目代码为:2409-430682-04-01-547113。
拟扩建项目总投资约9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82万元,占总投资的6.47%。建设地点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临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片区绿色化工产业园,本次环评设计年产16551t/a绿色精细化工产品,主要包括农药原药和有机金属化合物,其中农药原药8800t/a ,具体为杀虫单5000吨/年、异丙威1500吨/年、仲丁威2000吨/年及95%甲维盐原药200吨/年。
总投资10亿元,绿色农用化学品等项目正式开工
近日,广西顺安绿色农用化学品及配套加工中心项目在六塘镇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奠基开工。柳城县委书记李柳彬宣布项目正式开工,并与相关负责人共同为项目培土奠基。
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规划占地300亩。长期以来,广西民族大学一直与项目业主方合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引领的人才支持。广西民族大学及柳城县人民政府还与项目业主方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并建设“广西民族大学大学生实践基地”“广西民族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以及“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中试平台”,持续为柳城输送高新技术人才。
年产3000吨氯虫苯甲酰胺关键中间体建设项目取得新进展
近日,内蒙古中高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3-溴-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羧酸(K酸)改扩建项目通过专家技术审查获取环评批复。目前,环评报告书已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毕,编制规范、评价因子选择正确、评价结论总体可信,在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的条件下,项目建设具备环境可行性。
项目总投资23,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50万元,占总投资的1.52%。对企业现有202车间内年产1,500吨K酸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及扩建,通过工艺改进、设备更新建成年产3,000吨K酸,以及副产品无水乙醇、硫酸肼、氯化钠。
内蒙古中高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中高化工”)此前已建设有“年产1,500吨K酸改扩建项目”,并已于2024年完成自主验收。本次对已验收的1,500吨/年K酸生产线进行技改,同时在现有生产车间(202车间)新增设备扩能至3,000吨/年。
K酸[3-溴-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羧酸]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杀虫剂的关键中间体。K酸与K胺[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偶合,即可制得氯虫苯甲酰胺;K酸与2-氨基-5-氰基-(N,3)-二甲基苯甲酰胺偶合,即可制得溴氰虫酰胺。
内蒙古永太拟建500吨BFAA项目
近期,乌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内蒙古永太化学有限公司年产500吨BFAA(2'-溴-4'-氟乙酰苯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的公示。
2019 年至 2024 年间,内蒙古永太化学有限公司根据国内外市场及企业发展规划,规划投资建设“内蒙古永太化学有限公司高级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以及原药项目(二期项目)”,“二期项目”中年产 500 吨 BFAA 生产线布置于 1202 车间,该车间目前已建设RATM 生产线(五期项目,已验收),正在建设啶氧菌酯、肟菌酯、氟吡菌酰胺生产线(十期项目,在建),剩余位置已无法再建设 BFAA 生产线,同时 BFAA 生产过程使用溴素进行溴化反应,“一期项目”中 1203 车间原有产品(3,4,5-三氟溴苯、3,5-二氟 溴苯)使用溴素进行溴化反应,反应类型相似,因此为优化 BFAA 生产线布设,内蒙古 永太化学有限公司对二期项目年产 500 吨 BFAA 生产线进行变更,拟在内蒙古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现有厂区投资建设年产 500 吨 BFAA 项目,项目总投资 2000 万元,主要变更内容为将 BFAA 生产线重新布置在 1203 溴化车间,由 4 条生产线变更为 3 条生产线,优化工艺废气处理方案及废水处理措施。
本项目属于“内蒙古永太化学有限公司高级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以及原药项目”(二期项目)中年产 500 吨 BFAA 生产线变更,二期项目中1202 车间原年产 500 吨 BFAA 生产线不再建设,在现有编号为 1203 车间内新建 3 条BFAA 项目生产线,年产量为 500 吨。
BFAA是一种重要的含氟中间体。2-溴-4-氟乙酰苯胺为重要的有机原料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等领域,如磺酰脲类除草剂中间体。
新型喹啉类杀菌剂——异丙菌喹啉
异丙菌喹啉(Ipflufenoquin)是日本曹达株式会社2010年开发的新型喹啉类杀菌剂,异丙菌喹啉具有较新的作用机理和非常广谱的杀菌活性,目前在日本、美洲、欧洲、澳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登记销售,对于多种作物蔬菜、果树、水稻的黑星病、白粉病、晚腐病、灰霉病、稻瘟病等都表现出较好的防效,且与常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苯并咪唑类、三唑类、SDHI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2020年7月14日20%的异丙菌喹啉在日本登记上市,用于果树和茶树防治真菌性病害。目前国内并未上市。
01 产品简介
英文名称:ipflufenoquin
中文名称:异丙菌喹啉
商品名:イプフルフェノキン
化学名称:2-[2-(7,8-二氟-2-甲基喹啉-3-基)氧基-6-氟苯基]丙-2-醇
分子式:C19 H16 F3 N O2
相对分子质量:347.331
CAS登录号:1314008-27-9
结构式:
三维结构式:
理化性质:异丙菌喹啉在水中的溶解度为9.20×10-3g/L(20℃、纯水)、1.03×10-2g/L(20℃、pH 7);分配系数logPow=3.89(25℃)融点:114.4~115.5℃;蒸气圧:<1.0x10-5Pa(20℃)
02 作用机理
异丙菌喹啉属于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抑制剂。在核酸合成代谢系统中,作用于基因表达所必需的RNA的生物合成途径。具体来说,在RNA的构成成分中的核苷酸的从头合成系统中,抑制将二氢氟酸转化为二氢氟酸的酶二氢氟酸脱氢酶(DHODH)。作为一种与电子传递链相关的酶,阻断DHODH的生物合成从而影响病菌的活性而发挥抑菌作用。
研究表明,抑制DHODH活性还可使核苷原料显著减少,阻碍病毒核酸合成,抑制病毒复制,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且不易引起耐药突变,所以笔者推断异丙菌喹啉也许有植物抗病毒剂的开发活性。
国际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将其划归为 FRAC 52,A5,DHODHI-杀菌剂组。
03 应用
应用作物:包括但不限于马铃薯、苹果、梨、水稻、番茄、小麦、大麦、黄瓜、葡萄、草莓、烟草、胡麻等粮食作物和经济性作物
防治病害:对卵菌、子囊菌、半知菌、担子菌等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真菌性病害,如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雪腐病、叶枯病、基腐病、颖枯病、雪腐小粒菌核病、立枯病;水稻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胡麻叶斑病、禾生腐霉病、白叶枯病、苗立枯细菌病、褐条病;大麦条纹病、云斑病、散黑穗病,番茄灰霉病、叶霉病、致病疫霉病、晚疫病;黄瓜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菌核病、灰霉病、炭疽病、黑星病、褐斑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马铃薯紫斑病、晚疫病、霜霉病;草莓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恶疫霉病;苹果白粉病、黑星病、花腐病、赤星病、腐烂病、轮纹病、炭疽病、褐斑病、煤污病、斑点落叶病;葡萄灰霉病、白粉病、晚腐病、霜霉病、褐斑病、黑腐病;梨黑星病、赤星病、黑斑病、轮纹病、白粉病;烟草菌核病、白粉病;茶轮斑病、炭疽病;桃褐腐病、黑星病、拟茎点霉病等。
常见剂型:20%异丙菌喹啉SC、10%异丙菌喹啉SC、8%异丙菌喹啉SC
活性测定:
注意事项:在葡萄使用时,果实膨大期使用异丙菌喹啉可能导致果粉溶解,在草莓使用时,在草莓叶子展开期,可能对叶片产生药害。本品对蚕有危害,在种桑区应注意使用。
04 登记情况
日本登记情况:
日本曹达在日本提交的登记申请涉及3款异丙菌喹啉产品,有效成分含量分别为20%、10%和8%,申请登记作物包括多种水果、蔬菜及水稻等。
05 专利情况
2010年日本曹达在日本、中国、美国、巴西、加拿大等超多49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申请了包括异丙菌喹啉在内的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合物以及合成专利。
专利名称: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 and agricultural/horticultural germicide(含氮杂环化合物以及农园艺用杀菌剂)
申请号:JP2011547711A
申请日:2010-12-28
公开(公告)号:JP5483485B2
当前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曹达株式会社
当前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曹達株式会社
授权日:2014-02-28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优先权:JP2010000194 2010-01-04
其他国家专利:WO2011081174A1、CN102844304A、VN32513A1、CN104170824A、AU2010339323A1、TW201249339A、AP3294A、TR201815656T4、MX2012007060A、NI201200117A、EP2522658B1、UA106253C2、EA201290401A1、CU24144B1、S12522658T1、TWI432140B、AR082046A1、CN104170824B、SG181976A1、BR112012016111B、EA021300B1、PL2522658T3、CL2012001782A1、EP2522658A4、CA2848577A1、US8772200B2
06 合成路线
专利JP2010000194,中详细描述了异丙菌喹啉的合成路线,即以2,3-二氟苯胺和三氯乙醛为起始原料,经6步反应以较高收率合成目标产物异丙菌喹啉,合成路线如下:
07 复配推介
异丙菌喹啉+种菌唑:该组合物/制剂对稻瘟病的防治表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适用于水稻、玉米以及瓜果蔬菜中真菌性病害的的防治。
异丙菌喹啉+四氟醚唑:该组合作为杀菌剂,适用范围广、效果好、成本低、残留低,对人、畜、环境等安全,两种活性成分在防治病菌引起的禾谷类作物相关疾病中显示出卓越的协同增效作用。
异丙菌喹啉+抑霉唑:该组合物作为杀菌剂,适用范围广、效果好、成本低、残留低,对人、畜、环境等安全,两种活性成分在防治真菌引起的禾谷类作物相关疾病中显示出卓越的协同增效作用。
异丙菌喹啉+烯唑醇:该组合物作为杀菌剂,适用范围广、效果好、成本低、残留低,对人、畜、环境等安全,两种活性成分在防治真菌引起的禾谷类作物相关疾病中显示出卓越的协同增效作用。
异丙菌喹啉+咪鲜胺:该组合物作为杀菌剂,适用范围广、效果好、成本低、残留低,对人、畜、环境等安全,两种活性成分在防治灰霉病、炭疽病、白粉病、黑腐病、褐斑病、赤霉病等病害中显示出卓越的协同增效作用。
08 前景展望
异丙菌喹啉具有非常广谱的杀菌活性,可应用于大田作物,谷物、豆科作物、茄属作物、浆果类、核果类、果树、各种蔬菜、以及草坪和观赏作物等防治包括但不限于白粉病、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灰星病、炭疽病、菌核病、晚疫病以及水稻稻瘟病、稻曲病、叶枯病等,此外,还可用于防治对现有药剂产生抗性的病原菌,如黑星菌属、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等。同时异丙菌喹啉可被开发为多种剂型,可叶施用、浸灌施用、土壤施用、犁沟内施用等多种灵活的应用方式。异丙菌喹啉具有新颖的作用机制,可作为抗性管理,同时推测其对茄属作物病毒病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并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