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延后蔬菜即将播种,病害如何预防
大棚秋延后蔬菜主要是辣椒、茄子、番茄等茄果类蔬菜,以及黄瓜、西葫芦、甜瓜、西瓜等瓜类蔬菜,大多地区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育苗,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定植缓苗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大棚内温度高、光照充足,随着昼夜温差的逐渐加大,既有利于蔬菜的生长,也有利于根茎部病害、病毒病、细菌性病害等的发生。在生产上主要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控制发病条件,切断传播途径等进行预防,一旦发生病害,应及早发现,在发病初期及时选准药剂,把病害控制住。
一、 做好根茎部病害的预防工作
导致大棚秋延后蔬菜死棵的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疫霉根腐病、腐皮镰孢根腐病(图1)、茎基腐病(图2)、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疫霉根腐病和茎基腐病主要为害苗期蔬菜的根茎部,腐皮镰孢根腐病、枯萎病等主要为害开花结果期的植株。
1. 加强田间管理
根茎部病害的发生,主要与定植过深、浇水过多、盖地膜过早等管理不当有关。例如,定植初期为了促进幼苗的快速生根和缓苗,定植水和缓苗水的水量过大,遇到定植过深的情况,植株茎基部埋在土壤中,水气向上挥发,茎基部温度很高,常使表皮组织受到破坏,引起病害侵染;有的在蔬菜定植后不久就覆盖地膜,水分蒸发引起地面湿度大,膜下温度高,使茎基部病害大发生。因此,为了预防秋延后蔬菜病害发生,定植一定不能过深,最好是起垄定植;浇水时切忌过量,尤其不能让水面漫过垄顶浸到茎基部;定植后的高温阶段也不要急于覆盖地膜,必须待高温期过后再覆盖。
2. 正确用药防治
根茎部病害发生时,前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当发现症状时,往往已经非常严重,由于灌根防治药物被土壤隔离、吸附,很难直达病灶,因而防治效果不佳。防治此类病害,一般可选用甲基硫菌灵(或噁霉灵等)+氰霜唑(或霜霉威)+含腐植酸或海藻酸、甲壳素水溶肥料等一起灌根。若是根茎部受害,应着重喷淋茎基部;若是根部受害,应扒开根部,通过挖穴灌根或使用专用灌根器直接将药剂施到根部。灌根前后不要浇水(灌根前浇水会加速病原菌的传播;灌根后立即浇水则会降低土壤中的药液浓度,影响防病效果,有时会造成沤根,加重病害的发生),若必须浇水,至少要在灌根后7~10天再进行,结合浇水冲施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等微生物菌剂,增加土壤中有益菌数量,提高植株抗病性。
二、 采取多种措施预防病毒病发生
病毒病(图3~6)的防治,应以采取多种措施降温防旱、及时杀灭传毒害虫、壮根养叶提高抗病性、提前喷药预防等措施为主,注意防大于治。
1. 采取多种措施降温防旱
秋延后大棚定植期在八九月,多为高温干旱天气,大棚内温度很高,是病毒病高发的适宜环境条件。因此,应在定植后,通过设置遮阳网、喷洒降温剂等措施降低大棚内温度,要合理浇水、均衡浇水降温,不宜过度控水蹲苗。
2. 及时杀灭传毒害虫
病毒病主要依靠蚜虫、粉虱等传播蔓延,要及早防治传毒害虫。如定植前,应及时清除大棚内外的杂草,降低虫源基数,并在裙膜口和大棚门位置装好防虫网,大棚内张挂粘虫板,发现虫害及时用药防除。
3. 壮根养叶提高抗病性
幼苗定植后应及时适度蹲苗,适当控水控肥,中耕划锄除草,在保证幼苗不受冷害的前提下,加强大棚膜的早揭晚盖等管理,拉大昼夜温差,促进根系深扎,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在结果期要及时疏花疏果,合理留果,及时追肥,高氮型大量元素水溶肥与高钾型大量元素水溶肥交替追施,生长中后期注意随水冲施含腐植酸或海藻酸、甲壳素的水溶肥料养根促根,并结合叶面喷施氨基酸类、含硼含钙等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养根和护叶经常进行,有利于植株的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4. 提前喷药预防
可选用宁南霉素+氮苷·吗啉胍+细胞分裂素+壳聚糖喷雾,钝化病毒,诱导作物产生抗性,调节植株生长,间隔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三、 及时防治细菌性病害
秋延后大棚蔬菜以细菌性病害发生较多,且难以用药难治,因此最好提前预防。一旦发现发病症状,应选用对症药剂防治。
1. 正确识别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一般有一些典型症状,如流脓、流胶、有溃疡、有软腐,容易引起蔬菜突然萎蔫,其中一部分引发腐烂后常散发出明显的臭味。没有霉状物等病原物,多表现为腐烂,叶片生小点,后期或汇合成大斑,一般病斑之外有晕圈。在生产上,发生较多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软腐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等。
通过一些简易的识别要点及时辨别,并提早用药防治。比如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图7)主要症状为叶面出现深褐色至黑色斑点,发病后期小病斑扩大成大块黑斑;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图8)表现为髓部变褐坏死,茎外生不定根、萎蔫;软腐病(图9)表现为茎基部或枝条、果肉等腐烂,外部保持完整,内部有恶臭味;细菌性角斑病(图10)主要表现为病部初期呈水渍状,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背面有乳白色菌脓,后期易穿孔。
2. 通过加强管理预防细菌性病害
主要是通过加大通风口、延长通风时间、覆盖遮阳网或喷洒降温剂等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在整枝理蔓、摘叶吊蔓等机械操作时要注意减少植株伤口;在阴雨天气或浇水后植株体内含水量大时,不要进行整枝打杈等操作;整枝打杈时注意力度不宜过大,同时将植株上留下的叶柄、果柄留得长一些,给病害侵染茎秆留出时间;瓜类、豆类蔬菜在进行吊蔓时,要顺势吊起,不可强扭,避免茎秆开裂。
3. 发病后及时用药防治
发病前期或初期,可选用72%新植霉素SP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WP800~1000倍液,或2%宁南霉素AS500~700倍液,或88%水合霉素SP1500~2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AS500倍液,或0.5%氨基寡糖素AS600倍液等喷雾防治,6~7天喷1次,连喷3~4次。
对于已经感染细菌性病害的蔬菜,可选用77%氢氧化铜WP800~1000倍液,或27.12%碱式硫酸铜SC300~400倍液,或14%络氨铜AS300倍液,或20%松脂酸铜EC10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SC300~400倍液,或86.2%氧化亚铜WG600~800倍液,或20%噻菌铜SC500~600倍液,或20%噻森铜SC300倍液,或30%硝基腐植酸铜WP6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WP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WP1500~2000倍液,或36%三氯异氰尿酸WP1000~1500倍液,或20%噻唑锌SC400倍液等喷雾防治。频繁使用铜制剂很容易造成植株抗药性的产生,因此在田间施药时,铜制剂最好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既能提高药剂防治效果,又可降低抗药性风险。
四、 科学防治叶部病害
秋延后大棚蔬菜叶部病害,瓜类蔬菜上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靶斑病、白粉病、蔓枯病、炭疽病等,茄果类蔬菜上灰叶斑病、炭疽病、白粉病、叶霉病等,要在搞好田间管理的基础上,经常巡视大棚,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蔓延成灾,增加防治难度。
1. 霜霉病(图11)、细菌性角斑病
可选用88%水合霉素SP2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WP800倍液,或20%噻菌铜SC500~6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SP1500~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发病严重时,可选用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SC600倍液+40%百菌清SC600~800倍液+33.5%喹啉铜SC1000倍液喷雾。
2. 靶斑病(图12)
发病初期,可选用20%烯肟·戊唑醇SC1500倍液,或25%咪鲜胺EC1500倍液,或70%代森联WG700倍液等喷雾;发病严重时,可选用43%戊唑醇SC3000倍液+33.5%喹啉铜SC1000倍液,或32.5%苯甲·嘧菌酯SC1500倍液+27.12%碱式硫酸铜SC300~4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WP1500~2000倍液+75%百菌清WP600~800倍液等喷雾。
3. 白粉病(图13)
发病初期,可选用15%三唑酮WP800~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WP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WG1000~1200倍液等喷雾。发生严重时,可选用47%春雷·王铜WP500~600倍液,或40%氟硅唑EC6000~8000倍液,或25%乙嘧酚磺酸酯ME500~650倍液,或25%苯甲·丙环唑EC1500~2000倍液等交替喷雾。
4. 炭疽病(图14)
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WP1000~1200倍液,或50%福美双WP500~600倍液,或25%嘧菌酯SC1500倍液等喷雾;发病严重时,可选用20%吡唑醚菌酯SC1000~1500倍液,或20%硅唑·咪鲜胺EW2000~3000倍液,或32.5%苯甲·嘧菌酯SC1500倍液+27.12%碱式硫酸铜WP300~400倍液,或560克/升嘧菌·百菌清SC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5. 蔓枯病(图15)
发病前,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WP1000~1200倍液,或1∶0.7∶20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WP500~600倍液等保护性药剂喷雾防止病害发生。发病初期,可选用40%氟硅唑EC6000 ~8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WG1000~1200倍液,或32.5%苯甲·嘧菌酯SC1500~2500倍液等喷雾防治。或选用配方药40%氟硅唑EC 6000~8000倍液+65%代森锌WP600倍液,或32.5%苯甲·嘧菌酯SC1500倍液+27.12%碱式硫酸铜SC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WP1500倍液+3%中生菌素WP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6. 叶霉病(图16)
从育苗期开始,每间隔10天左右喷施1次预防性药剂。可选用450克/升咪鲜胺EW1000~1200倍液,或50%异菌脲WP1000倍液,或30%苯甲·丙环唑EC3000倍液,或32.5%苯甲·嘧菌酯SC1500倍液,或70%丙森锌WP500~600倍液等喷雾防治,注意药剂轮换使用。
7. 灰叶斑病(图17)
在定植时,选用32.5%苯甲·嘧菌酯SC1500倍液进行蘸根。在植株的开花坐果期,选用20%噻菌铜SC500~600倍液,或57.6%氢氧化铜WG1000倍液,或75%百菌清WP600倍液喷雾保护。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WG1500倍液,或42.8%氟菌·肟菌酯SC3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WP1000~1200倍液,或20%噻菌铜SC500~600倍液,或52.5%恶酮·霜脲氰WG1500~1800倍液等喷雾防治。一般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在喷药的同时,可给药液中加入含氨基酸或甲壳素、海藻酸的水溶肥料。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