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葱蛆、蒜蛆、韭蛆和姜蛆如何用药快速又高效?
韭蛆、蒜蛆、葱蛆、姜蛆等是抗药性超级严重的地下害虫,由于其危害隐蔽、繁殖速度快,加上传统药剂防治效果越来越差。防治这类蛆虫大多数种植户都会选择毒死蜱、辛硫磷、辛·毒或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每年种植户都投入很大的精力与财力却效果不佳。甚至一些种植户因用药不当,还会造成蔬菜残留过大而影响销售。那么,造成防治效果不佳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该采取什么配方,它的优势是什么呢?
一、 造成防治差的原因
1. 未正确判别地蛆种类而用错药剂。地蛆有两种,一种是蝇蛆,类似农村厕所里面见到的;另外一种是蚊蛆,头部有黑点,细长。如果针对头上有黑点的蚊蛆,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几乎无效,但对蝇蛆有效。
2. 没有做到虫与卵兼治。地蛆的世代重叠很严重,如果只杀虫不杀卵,地蛆会很快再次大发生。所以用杀成虫的药时要加上杀卵剂,比如加上吡丙醚、氟啶脲等。
3. 没能科学轮换用药,规避抗性产生。菜农常因一款药剂效果好,就会连续多次使用,使得某一特效成分短时间内效果下降,呈现高抗性。
二、 应对措施及其配方优势
采用“噻虫胺+氟啶脲”这个配方。据种植户多次实践,使用该配方冲施大蒜地蛆,可做到冲一次,管一季,解决了蒜农防治黑头蛆的苦恼。
1. 噻虫胺防治地蛆优势。噻虫胺是内吸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它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并在植物体内形成保护膜。蒜蛆、韭蛆等啃食植株就会中毒,所以其持效期很长,可提前预防使用,防虫持效期在30天以上。而且不仅仅是内吸杀虫,噻虫胺还可以触杀地蛆,地蛆接触噻虫胺后,会直接死亡。经过种植户实践使用,噻虫胺的杀虫效率比噻虫嗪、吡虫啉更显著。
2. 氟啶脲防地蛆的优势。氟啶脲是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它可以抑制地蛆的蜕皮过程。地蛆最终会变成蚊子、蝇子,氟啶脲可阻止蜕皮过程的完成。除了阻止昆虫蜕皮外,还能直接杀灭地蛆的卵(使得雌成虫不产卵或者产的卵不能孵化)。氟啶脲在害虫发生初期或者提前预防使用效果更好,防治大蒜黑头蛆时,用5%氟啶脲500~1000ml,在清明节气冲施后整个生长期不再受到地蛆危害。
三、“噻虫胺+氟啶脲”方案亩用量
对于低抗性地区,用20%噻虫胺300毫升+5%氟啶脲500毫升;对于高抗性地区,用20%噻虫胺500毫升+5%氟啶脲1000毫升。如此配方用得时间长了,要适当加量才能效果好。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