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起辣椒落叶的几种病症及其防治措施
植物的叶子除了呼吸、蒸腾作用外,最关键的光合和营养转换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那么辣椒落叶现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又如何防治呢?
辣椒叶枯病 主要为害叶片,发生严重时叶柄和茎也会受害。发病初期叶片上散生褐色小点,扩大后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病害由下部向上扩展,严重时叶片掉光。发病初期,可选用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或560克/升嘧菌·百菌清悬浮剂1000~12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福·甲·硫磺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或者用复配剂,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1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复配进行喷雾,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交替用药。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主要发生在上部叶片,成株叶片发病,初呈黄绿色不规则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或深褐色至铁锈色,病斑膜质,大小不等。该病扩展速度很快,一株上个别叶片或多数叶片发病,植株仍可生长,该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展很快,后期落叶严重。防治时可喷施2%春雷霉素600倍液,或20%叶枯唑1000倍液。
辣椒白粉病 主要是叶片受害,发病初期叶面迎光透视可见叶肉组织出现数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较小褪绿斑,叶背产生一层非常稀薄的粉状霉层;随着病情发展,叶面出现明显的褪绿斑,叶背产生一层稀疏的粉状霉层。防治该病可喷施25%乙嘧酚悬浮剂1000倍液,或30%醚菌酯水剂1000~1500倍液。
辣椒白星病 该病由半知菌真菌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5毫米左右,病斑边缘呈深褐色小斑点,稍隆起,中央白色或灰白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中间有时脱落,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发病初期,可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琥胶硫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12%松脂酸铜乳油500倍液,隔7~10天喷施1次,酌情防治2~3次。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