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雪梨”的荸荠病害如何全程预防?
在湖南益阳市赫山区历来有种植荸荠的历史,也是致富(亩产上万元)好途径,但荸荠的病害较多,每季生产用药达10多次,如何解决用药频繁?
针对荸荠病害难防的问题,种植专家通过多年在荸荠基地的观察,发现主要是土传病病害枯萎病(俗称荸荠瘟),又叫“死蔸”“边枯病”等,是荸荠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在荸荠生产的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由于病菌潜伏在荸荠球茎上越冬,并可随球茎作远距离传播,即从荸荠种球下种或种苗栽植开始就有可能发生,虽然该病一般要到生长盛期的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盛发,但荸荠瘟一旦盛发基本无药可治,严重田块甚至会毁灭性失收。因此,防控该病要从种球或种苗还没下田就要着手,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一是农业防治。农户自留种时,应选择无病的田块留种,并实行2~3年水旱轮作或与水稻、莲藕、茭白等作物轮作。在种苗阶段的6月份就要密切关注,一旦发现个别发病株,就要及时连土拔除病株带出田外深埋,并对发病中心周围施药封锁。
二是加强管理。要科学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9月份适时追肥2次,防止后期脱肥。适时适度晒田,移栽后15天开始晒田,以后在发病时也要晒田控病,晒田需要适度,以晒至田面湿润小开裂(即泥巴表面硬,里面软)为宜,结面后立即复水,晒田时间一般为2~3天,最多5天;晴天时间短些,阴雨天时间长些,但9月份不宜重晒荸荠田。发病初期田间应保持一定的水层,生长中后期田间应保持湿润。
三是球茎和荠苗消毒。对种球茎,可在育苗前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18~24小时,再按常规播种。对准备移栽定植的荠苗,可在定植前,用上述药剂将荠苗浸泡18小时,同时剔除病弱苗。或用生物有机肥(恩益碧)按使用说明进行浸球茎或荠苗浸根等,对预防荸荠枯萎病、防止重茬有一定的作用,且可增产增收。
四是土壤消毒。无论是秧田还是移栽的大田,在犁翻前每亩施生石灰50~100千克沤田,隔5~7天后,再结合施基肥犁田整田,并每亩撒施7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2.5千克。
五是药剂处理方案。
方法一:滴灌施药。提前将水位排降到与荸荠根茎部持平(根茎部水位约1厘米)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混配生物营养液肥50克,使用铁(钢)杆式喷雾器喷头戳点每株荸荠根部土壤滴灌施药(至滴灌处冒出气泡),施药3~5天后再灌水恢复到种植田原来的水位。连续滴灌2~3次,间隔10~15天。
方法二:浸渍施药。先行排除荸荠种植田全部水量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60千克,或混配生物营养液肥50克,均匀泼洒荸荠植株地上部与根茎部。施药后种植田灌水到仅浸渍荸荠根茎部1厘米水位直至第二次施药。连续2~3次,间隔7~10天。
方法三:喷雾施肥。若田间发现病株,首先应排干田水,再喷药防治(特别是茎基部)。可选用50%甲基硫菌灵·硫黄悬浮剂600~700倍液,或3%噁霉·甲霜水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54.5%噁霉·福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30%福·嘧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喷雾,10天喷一次,防治3~4次。
药剂防治时,要注意药剂交替使用,为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每桶可加5毫升农用增效展着剂或1‰普通洗衣粉,增强药液黏着力。喷药时,压力要大,喷口要细,使喷出的药液呈雾状,均匀覆盖在茎秆上。荸荠对含铜杀菌剂比较敏感,使用时要严格掌握用量。要抓住防治适期,在秧田后期施药预防2次,做到带药下田。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