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大有迎来“第二春”之势的噻呋酰胺,你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23-8-8 17:05:17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马芳骥 整理

噻呋酰胺属于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起初主要是用于水稻和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近几年,随着登记范围及实际应用的推广,又被发现在防治花生白绢病及一些中药材立枯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上对土传病害有着较好防治效果。作为第4代杀菌剂代表的噻呋酰胺,很可能成为在植物“根”上治病的“潜力股”杀菌剂,其市场关注度陡然提高,大有迎来“第二春”之势。那么,作为种植户的你对它了解多少?

一、噻呋酰胺的发展历史

噻呋酰胺,又称噻氟酰胺、噻氟菌胺、满穗等,最初由孟山都公司开发。1994年,孟山都将专利卖给了罗门哈斯公司;2001年,罗门哈斯并入陶氏益农公司;2010年1月,日产化学又收购了噻呋酰胺的全球业务,2012年噻呋酰胺专利保护到期;随后许多国内企业与之相关的产品相继获得登记,并开始广泛推广。

噻呋酰胺作为一种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一直被视为第四代杀菌剂的代表,然而从其开发上市到现在的三十年来,却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受性价比、杀菌谱范围、推广力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市场地位也长期被风头更劲的、以吡唑醚菌酯等为代表的第三代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碾压。问世之初主要是用于水稻和小麦纹枯病的防治,随着登记范围及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噻呋酰胺也开始被广泛用于花生白绢病、马铃薯黑痣病以及一些药材上病害的防治。同时,与其他杀菌剂、杀虫剂复配,也应用于种子处理。

二、杀菌机理与登记情况

噻呋酰胺是一种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抑制病菌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酸去氢酶,干扰线粒体呼吸作用,导致病原菌不能正常合成能量,进而衰竭死亡,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由于含氟,其在生化过程中竞争力很强,一旦与底物或酶结合就不易恢复,从而影响病原菌呼吸链电子传递,导致菌体死亡。其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迄今为止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截至目前,噻呋酰胺在我国登记数量为267个,其中单剂134个(含原药),混配剂133个。主要为有效含量0.15%、0.5%、4%的颗粒剂,30%、35%、40%、240克/升的悬浮剂,40%、50%水分散粒剂等;混剂主要为噻呋酰胺与杀菌剂醚菌酯、丙环唑、腈苯唑、多抗霉素等的混剂产品,以及与杀虫剂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等用于种子处理剂的混剂产品。登记作物目前有小麦、水稻、花生、玉米、马铃薯、香蕉、玄参、草坪等13种作物和场所。

三、产品作用特点

1. 内吸性强,持效期长。噻呋酰胺用于水稻、小麦、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和草坪,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可用于水稻、禾谷类作物和草坪,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腥黑分菌属、伏革菌属、黑粉菌属等担子菌纲病原菌都有效,可防治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马铃薯黑痣病、花生白绢病、水稻立枯病等病害。同时,噻呋酰胺具有强大的内吸性,使用时既可叶片喷雾、也可根部用药,通过上下传导,使药剂传输至植株的各个部位。噻呋酰胺持效期可达20~30天,它对作物的安全性高,即使在花期也可以使用。

2. 预防、治疗,双管齐下。噻呋酰胺兼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保障,通过叶面喷雾,药液可吸收至植株体内,可上下传导。药剂通过灌根、制成颗粒剂撒施或拌种,药液由根系吸收后在植株体内传导,不但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还可以预防植株病害的发生。用于水稻时,作物植株收获期前茎秆青、籽粒黄,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3. 安全性好。噻呋酰胺属于低毒高效杀菌剂,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对作物安全。

4. 混配复配好,防治土传病害效果好。噻呋酰胺能和市面上常用的大部分杀菌剂混用,可与丙环唑、三环唑、氨基寡糖素、嘧菌酯、甲基硫菌灵、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肟菌酯、噻虫嗪、噻虫胺、吡虫啉等多种杀菌剂、杀虫剂混配使用。尤其以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混配剂为主,如噻呋酰胺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己唑醇、戊唑醇等杀菌剂的混剂及复配;随着噻呋酰胺在花生白绢病、中药材立枯病、蔬菜根腐病等土传病害表现出比较优秀的防治功效后,噻呋酰胺颗粒剂、种衣剂等越来越被更多种植户接受,更多的复配方案及混剂产品也不断涌现。由此推断,噻呋酰胺再“火”一把也是很有可能的。

四、噻呋酰胺复配分类

噻呋酰胺的复配药剂,根据使用目的,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 种子处理时,可以选择以下这些种衣剂:噻呋·呋虫胺、噻呋·嘧酯、吡唑酯·甲硫·噻呋、咯菌腈·噻虫胺·噻呋、嘧菌酯·噻虫嗪·噻呋、噻虫胺·噻呋·戊唑醇、咯菌腈·精甲霜·噻呋、噻虫嗪·噻呋酰胺、吡唑酯·寡糖素·噻呋等。

2. 扩大杀菌谱时,可以选用下述这些药剂:噻呋·己唑醇、噻呋·氟环唑、噻呋·咪鲜胺、噻呋·戊唑醇、噻呋·苯醚甲、噻呋·肟菌酯、丙环唑·噻呋酰胺、噻呋·吡唑酯、醚菌酯·噻呋酰胺、噻呋·三环唑、井冈·噻呋、噻呋·甲硫、噻呋·已唑醇、噻呋·异菌脲、噻呋·嘧苷素、噻呋·醚菌酯等

3. 兼防细菌性病害、病毒病时,可以选用下面这些药剂:噻呋·寡糖、噻呋·噻森铜、申嗪·噻呋、多抗霉素·噻呋酰胺、噻呋·寡糖等。

4. 兼防害虫时,可以选用下面这些药剂:噻呋·噻虫嗪、噻虫胺·噻呋·戊唑醇、吡虫啉·噻呋酰胺等。

噻呋酰胺混配剂种类较多,尤其以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混配剂为主,主要登记对象依然是水稻纹枯病,如噻呋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己唑醇、噻呋酰胺+戊唑醇等。

随着噻呋酰胺在花生白绢病、中药材立枯病、蔬菜根腐病等土传病害表现出比较优秀的防治功效后,噻呋酰胺悬浮剂、噻呋酰胺颗粒剂、噻呋酰胺悬浮种衣剂,以及噻呋酰胺+嘧菌酯+精甲霜灵、噻呋酰胺+嘧菌酯+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等诸多新剂型即将纷纷问世。想必在不久的将来,作为土传病害杀菌剂的新生力量,噻呋酰胺必将在诸多针对性杀菌剂中,拥有颇具分量的一席之地。

五、噻呋酰胺在作物上的应用

瓜果蔬菜:噻呋酰胺对葡萄白腐病效果显著,可采取单剂进行提前预防,也可采取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混配剂于病害发生初期进行喷雾处理。其中,噻呋酰胺对花生、辣椒白绢病效果显著。

粮食作物:小麦采取噻呋酰胺相关混配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可预防根腐病、全蚀病的发生。此外,噻呋酰胺+甲基硫菌灵、噻呋酰胺+申嗪霉素、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异菌脲、噻呋酰胺+氨基寡糖素、噻呋酰胺+噻森铜等,也是防治土传病害比较优秀的混配制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由于它的持效期长,在水稻全生长期只需用 药1次,即在水稻抽穗前30天,亩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1525毫升,对水5060千克喷施。

中药材:白术立枯病、根腐病,可采取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或淋根;芍药茎基腐病、菌核病,可采取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后喷雾或淋根;块茎类中药材种苗,移栽前可采取18%精甲霜灵·噻呋酰胺·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或噻呋酰胺·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能有效防治根腐病、立枯病、白绢病、菌核病、枯萎病等常见土传病害。

六、使用及注意事项

1.具体方法。以50%水分散剂为例,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每亩建议用量1020g;防治花生白绢病,每亩建议用量1520g;防治水稻纹枯病,每亩建议用量10~15g。

2. 对于发病较严重的作物,建议混配其他药剂使用,如三唑类药剂中的戊唑醇、己唑醇等,或者使用噻呋酰胺的混剂产品。

3. 耐雨水冲刷,打药后1小时内遇到雨水,一般是不需要重喷。噻呋酰胺在部分西瓜、甜瓜等瓜类作物上容易引发药害,切勿在此类作物上使用。

编辑人员:王海晨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