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红薯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5-06-16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曹立耘

红薯是一种公认的抗癌食品,无论是薯块还是近年来兴起的红薯茎尖蔬菜,都已成市场上受欢迎的产品,栽培面积有逐年扩大之势。在栽培中大多容易忽视苗期病害的防治,使其生长不良,影响产量的形成,现将苗期几种主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红薯茎线虫病。该病又名糠心病,危害的结果导致大量的薯块内部变黑腐烂,里面都空空无物,有的还生有小白虫,完全失去食用价值。其实该病的危害在苗期又已表现出症状,发病薯苗近地面处变青色,没有明显的边缘和病斑,感病后薯蔓表皮龟裂,形成不规则的褐斑,在根部表皮上生有褐色晕斑,造成植株发育不良,矮小发黄,这都是红薯茎线虫病害苗期的主要症状。如果不加防治,不仅前期薯蔓生长不好,而且因为忽视防治,而造成后期病原物线虫对地下块茎的严重危害,形成“糠心”现象 ,轻则减产20%~30%,重则减产50%以上,甚至失收。

防治方法:大田消毒。为防治土壤中的越冬茎线虫侵害无病薯苗,还必须进行大田防治。在整好的薯田中起垄,把薯苗插到垄上,然后向栽植穴浇水,再将药剂施到浇水后的薯苗穴内,每亩用红薯茎线灵22.5~30公斤,均匀撒入苗穴内,然后浇水覆土,可有效地防治红薯茎线虫病;或者用3%米乐尔颗粒剂,起垄前撒施并充分与土壤混合,用药量为每亩4~6公斤,防治效果更好。在薯苗插植前,用50%辛硫磷对水200倍,浸苗20分钟,可杀死红薯苗内的茎线虫。

红薯黑斑病。该病又名黑疤病。在育苗期、大田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病。育苗期可造成烂床,并造成栽插后病苗。发病薯苗发黄细弱,茎基部出现黑褐色椭圆形或菱形病斑,后期产生黑色刺毛状物或粉状物(病菌的子囊壳),这是识别红薯黑斑病的重要标志。

防治方法:(1) 培育无病种苗,是防止大田发病的前提。其消毒方法,一是用10%“401”抗菌剂0.5公斤,对水50~100公斤,或用代森铵0.5公斤对水100~150公斤,将挑选好的种薯浸在药液中,经10分钟后捞出上床育苗。或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种5分钟,药液可以连续浸种多批。(2) 苗床消毒。红薯种薯在苗床排种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种薯表面。(3) 高剪苗。在离苗床面3厘米处剪苗,以截断苗床中的病害带入大田,最好不要采用拔苗带菌入大田,在薯苗插入大田前,将薯苗基部5~7厘米左右,在10%抗菌剂“401”500倍液中浸苗20分钟,或50%代森铵500~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浸苗基部3~5分钟,随即扦插,防病效果显著。

红薯病毒病。该病又名花叶病,发病初期幼嫩叶片淡绿色,叶片薄厚不匀,叶色黄绿相间,呈花叶状。病苗扦插到大田后,病株叶片的叶缘多缺刻或不规则形,叶片明显皱而小。重病株藤蔓短缩,叶片萎蔫枯死。轻病株能继续生长,在高温下不表现症状。带病株在生长期花叶斑驳加重,并出现大面积深褐色坏死斑,基部老叶症状明显,发病重的叶片皱缩、畸形、扭曲等。病株尚可结薯,但薯块往往比健株的小。

防治方法:红薯薯块带毒是病害的主要初次侵染来源。病株的症状表现与温度关系密切,当气温在20~25℃左右时,症状表明特别明显,超过30℃不表现症状。因此,红薯病毒病在苗期最常见,夏季大田一般很难看到症状,抓住苗期防治是重要的环节。防治红薯病毒病建全无病留种田,这是重要的防治措施,留种地一定要采用无病苗扦插,再从无病株上选留种薯,切断大田的传播。在育苗时如果出现病苗,必须连薯块一起拔除。大田出现的早期病株,发现一处立即拔除销毁,补上健苗,促进大田平衡生长。(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  曹立耘)

编辑人员:曹哲玮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