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霜霉病防治的一些事
说起霜霉病,很多人都会想到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尤其在夏秋季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下,这些病害危害更为严重,且常规药剂很难有效控制,已成为很多种植户十分头疼的事。因为一旦发生,短时间内就会在田间大规模蔓延,又很难根除,常常造成大量叶片干枯,植株生长衰弱,甚至造成枯死。虽然当下已进入冬季,霜霉病发生逐渐减弱,但病原菌会以卵孢子在落叶上越冬。对于上年度霜霉病发生严重的田块,病原菌越冬基数高,那么怎样才能够有效抑制霜霉病的发生传播呢?
一、正确认识霜霉病
首先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的病害,所以选药的时候一定要认准是杀真菌病害的杀菌剂;其次,它属于一种低等真菌病害,和高等真菌病害在用药方面有一定区别。
霜霉病的发生和雨水有很大关系,雨水多的年份,霜霉病高发。另外,和作物所处的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高湿环境发生的霜霉病更容易发生传播。霜霉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尤其在开花结果期发病严重。主要为害中部光合作用最强的叶片,发病严重时也可危害幼果。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出现黄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和蔓延,叶片上病斑逐渐增多,多个病斑连接在一起,形成大病斑。叶片背面初期为针尖状水渍状小点,逐渐扩展为多角型大病斑,湿度较大时,病斑表面产生大量白色或褐色的霉,最后导致整个叶片干枯。病害逐渐向上发展可造成植株大量叶片干枯,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枯死。因此,防治霜霉病不仅要科学用药,还要做好预防和田间管理。
二、防治霜霉病药剂的分类
很多种植户对于防治霜霉病的药剂选择都很随意,总是商店有什么买什么,经销商推荐什么就用什么。其实,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也是有区别的,简单的来说,可分为三类:
一是预防性质的霜霉病药剂。这类药剂的典型代表如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百菌清等,这类药剂虽然也有登记用于霜霉病防治,但因病害抗药性严重,一般在没有发生病害的时候用作预防效果不错,一旦发生,单用这些药剂效果不甚理想。
二是快速治疗型的霜霉病药剂。在治疗型的霜霉病药剂中,分为缓慢治疗型和快速触杀治疗型两种。快速治疗型药剂的典型代表就是霜霉威盐酸盐、霜脲氰、嘧菌酯(安全性问题)等,这些杀菌剂往往两天左右就能锁住病斑,但是持效期太短,环境适宜的情况下,5~7天就有可能再复发。
三是缓慢治疗型霜霉病药剂。这类药剂具有保护加治疗的效果,只是治病速效性偏慢,但管的时间却比较长。典型的代表有烯酰吗啉、氰霜唑、噁唑菌酮等,其中氰霜唑又被称作超级保护性杀菌剂,它对霜霉病菌各个时间段的状态都有效。
三、防治霜霉病黄金方案
1. 预防方案
农作物日常预防,比如种植葡萄、蔬菜等作物,在常规预防过程中,可以使用吡唑醚菌酯、百菌清、代森锰锌等,成本比较低;一些高经济价值的作物,比如葡萄,为了保证效果,还可以使用一些保护性的复配方案,比如吡唑·代森锌、嘧菌酯·百菌清、烯酰吗啉·氰霜唑、烯酰·百菌清等复配方案。
2. 防治方案
① 噁唑菌酮+霜脲氰 这是个非常经典的防治霜霉病的配方,噁唑菌酮有内吸的作用,抑制孢子的萌发,霜脲氰快速去除霜霉斑,两者搭配使用持效期在20天以上。
② 烯酰吗啉+氰霜唑 这个配方速效加长效,该配方相较于噁唑菌酮·霜脲氰成本低,但是防治效果也不差,霜霉病发病初期用此配方效果好。另外这个配方适当加大浓度喷雾以确保预防霜霉病效果,比使用吡唑醚菌酯、多菌灵、代森锌等单剂效果要好很多。
③ 霜霉威盐酸盐+烯酰吗啉/氟吡菌胺 这个配方也比较经典,防治霜霉病效果非常好,其依据如下。
一是霜霉威盐酸盐+氟吡菌胺,该配方是由氟吡菌胺和霜霉威两种药剂复配而成的。氟吡菌胺是一种治疗性杀菌剂,而霜霉威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二者复配使用既具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治疗作用还具有活性高、持效期长、内吸性强、施药时间灵活等特点,是防治霜霉病的特效药剂,在霜霉病发生初期,可用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75毫升,对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可以快速控制病害的蔓延。
另外,据试验表明,选用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500倍液,或31%噁酮·氟噻唑悬浮剂1500倍液,或72%烯酰·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这三种复配制剂来防治葡萄霜霉病,药后3天的防效均达90%,药后20天的防效仍然达到80%以上。三种药剂交替使用,可有效预防葡萄霜霉病的发生。
笔者综观种植户使用后的反馈,霜霉病的防治要尽量走预防为主的路线,雨水多的年份一定要提前打药,霜霉病发生以后尽量选择预防+治疗性的药剂搭配喷雾效果更好。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