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花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花生是一种广泛种植而且经济效益很高的作物。然而,近些年来,因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花生种植的耕作方式越来越变得粗放,轮作年限缩短,造成土壤内花生病残体的大量累积,致使花生一些次要病害逐年呈上升扩展之势,现将其白绢病和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白绢病。花生白绢病是一种较难防治的病害,原来在花生种植后局部地区发生,现已成为一种比较常见且危害加重的病害。该病多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发病,花生根、荚果及茎基部均可受害,遭受病菌侵染后,初呈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颈处有白色绢状菌丝,常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其附近的土壤表面先形成白色的绢丝,随着病组织腐烂,水分和养分不能运输,地上部叶片发黄,最后造成全株枯死。后期在病部菌丝层中形成很多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为白色,以后变黄褐色。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一般为土壤或种子带菌,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多年重茬地发病重。花生结果期遇高温高湿天气可能引发病害暴发,暴雨或抗旱灌水易导致病害传播蔓延。种子带菌率的多少决定苗期发病的轻与重,带菌率高则苗期发生白绢病重。花生白绢病在高温高湿、土壤粘重、排水不良、低洼地及重茬地、种植密度过大的地块,极易发生白绢病的流行与危害。
防治花生白绢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1) 清除病残体,在花生收获后及时将田间带菌残株清出田外深沤或烧毁,减少田间带菌量,有利于减轻下年发病。(2) 深翻土地。通过翻地把上层病残物及其致病的菌核压入深层土壤,使在下年发病期致使菌核不能萌发,减少致病源,防病效果较好。(3) 轮作换茬。长期在同一地里种植花生,田间积累的菌量多,常会造成该病大流行,如果与玉米、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能明显减轻发病率。配合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以改善花生地土壤通透性,有利于提高花生抗病性。(4) 搞好种子消毒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有利于减轻发病。另外,据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试险,用戊唑醇、咪鲜胺、醚菌脂、咯菌腈在花生播种期拌种和在结荚期灌根处理,结果表明播种期药剂拌种处理,在3个地区的试验药剂中,以戊唑醇的防效最高。(5)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每亩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20~150克,对水50~60公斤防治外,还可选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每亩用药液量45~50公斤,重点对花生茎基部粗点喷雾,每隔7~10天再防治1次,轻病株症状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未发病植株可得到有效保护,但对重病株防效欠佳,因此应抓住发病初期用药防治。
叶斑病。花生叶斑病是指发生在叶片上的几种真菌性病害,它们常会在花生叶片上混合发生危害,主要有褐斑病、网斑病和黑斑病3种。褐斑病初发病时,叶片形成黄褐色和铁锈色针头大小的病斑,以后逐渐扩展成1~10毫米大小不等的病斑,病斑为圆形,表面淡褐色或暗黑色,边缘有较明显的淡黄色晕圈,潮湿条件下产生灰色霉状物。黑斑病发生初期,叶片的症状与褐斑病难以区别,后期区别为病斑稍小,呈黑褐色,黄色晕圈较少或不明显,在叶背面的老病斑上着生小黑点,呈轮状排列。网斑病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污斑型,叶片正面初生针状褐色小点,渐扩展成近圆形、深褐色污斑,边缘较清晰,周围有明显的褪绿斑,病斑可穿透叶片,但叶背面病斑稍小,病斑坏死部分可形成黑色小粒点,此为病菌分生孢子器;另一种为网斑型,初在叶片表面形成黑褐色病斑,病斑稍大,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呈白色放射状,常扩大或连片成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晕,此病斑不穿透叶片,仅危害上表皮细胞。
在叶部发生的3种病害,使叶片布满斑痕,提早脱落,光合作用降低,严重影响荚果饱满、成熟,一般减产15%~20%左右,重发病田减产率可达40%左右。
叶斑病的发生与温湿度条件密切相关,当平均气温在20℃~30℃,相对湿度80%以上时,即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若在花生生长期遇上多雨的天气,更对发病有利,该病的发生与土壤肥力有较大的关系,如肥力差造成花生生长不良时,褐斑病与黑斑病发病重,而高氮肥的地块网斑病发病重。
防治方法。一是轮作倒茬。与禾谷类、薯类作物轮作,可以有效减轻其危害,轮作周期以两年以上为宜。二是清除病残体。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耕30厘米以上,将表土病菌翻入土壤耕作层底层,使病菌失去侵染能力。同时,还要在花生播前及时处理堆放的花生秧垛(可深埋沤肥或作牲畜饲料),以减少病害初侵染来源。三是合理施肥。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不要偏施氮肥,要做到配方施肥。四是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当病叶率达10%~15%时开始喷药。褐斑病与黑斑病偏重的地块,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防治;网斑病偏重的地块,可用80%代森锰锌400~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每亩每次喷药液60公斤。
(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 李翠英)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