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智能农机“集结号”成就中国现代农业

发布时间:2022-7-29 16:16:07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王帅 杨敏 余丹 蒲莎莎

我国农业距离发达农业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令人欣喜的是在“耕、种、管、收”环节中,由于政府的惠农政策使得“智慧农机”正被逐步推广,让种植户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这些“智慧农机”是如何助力农户不误农时抢进度、争效益的呢?现就随记者们一同感受一下吧。


“智慧春耕”让种地更轻松

近来正是土豆种埴的时节,在山东青岛市耕万亩农机合作社的农田里,一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正在地里快速行驶,来回穿梭作业。

“以前春耕耙地的时候,开着拖拉机干一天活累得腰酸腿麻,现在只要打开手机App就能耕好地,耕地轻松得很。”山东青岛市耕万亩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张知远告诉记者,“无人驾驶拖拉机带有自动导航,可以根据地块类型设定自动作业轨迹,关键是可24小时连续作业,每天至少能耕作400亩地,为土豆抢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山东平度市宅科村,同样是带有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和作业系统的拖拉机正在起垄作业。一眼望去,田间都是整齐划一的垄子,肉眼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偏差。正在摆弄拖拉机的人是从事农机行业十多年的“老把式”马学栋,每当农机“新玩意”一出现,他总是第一个跑到农机大市场去体验。于是,他家每台拖拉机驾驶室外都安装了两个白色的“蘑菇头”。自从车上装上这对“蘑菇头(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系统),马学栋春耕作业时不用再“瞻前”又“顾后”了。

“真是不用不知道,以前春耕起垄的时候,必须紧盯着地垄,防止重行叠垄,要开着拖拉机干一天,不光腰酸腿麻,眼睛也疼。现在偶尔瞄一眼甚至不看都行,有自动导航一点也不费劲。”敢于尝鲜的马学栋已经体会到了智能科技带来的极大便利。

无人驾驶拖拉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合理密植,也有利于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疏风与透光。

“以前种植户种地都是靠经验、凭能力,而‘智慧春耕’让种地更轻松、更科学。”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研究院副院长王辉告诉记者,“带有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拖拉机,集全球卫星定位、GPS自动导航、电控液压自动转向、作业机具自动升降、油门开度自动调节和紧急遥控熄火等多项自动化功能于一体,解决了拖拉机作业播行不直,接行不准’的瓶颈制约,能够自动控制耙地、平地、起垄、施肥等作业,并且自动导航系统不受光线、昼夜的限制,白天黑夜都可以工作,并且可以24小时连续怍业,作业效率能够提高20%。


“集结农机”让春耕有保障

一开春,山东莱西市各社会化服务组织便提前做好了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储备和调剂工作。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为了确保农资供得上、不断档,他们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开展线上业务联系,线下“点对点”配送,全力保障春耕生产所需。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既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也是疫情特殊时期的“贴心保姆”。针对这种情况,院上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主动作为,积极开展生产托管服务。“全镇小麦托管面积达到2万多亩,现已按计划完成了4月7日打一遍药的统防统治任务。”联合社负责人孙晓至介绍。根据封控村庄农户的现实需求,组织网格村庄党支部书记、村会计对本村小麦托管面积进行统计核定,同时调配15名农机手、9台自走式喷灌机、9台无人机,根据小麦苗情,分批次进行病虫害防治、灌溉、施肥等作业,确保夏粮高产稳产。

“这下合作社可帮我们解决大难题了,我们农户什么也不用管,买药、打药、施肥、浇水全给办了,在家隔离也能安心了。”电话里,大里村农民李视斗激动地告诉记者。

眼下随着疫情形势好转,金丰公社的农机手们驾驶着自走式喷雾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作为市里统防统治项目实施主体,金丰公社的农机手们承担了全市4.5万余亩的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和低温冻害统防统治作业任务。据了解,为了全力以赴做好项目实施,公社组织20多名社员,调配15台机械,开足马力全力追回损失时间,保障春耕生产正常开展。截至4月中旬,完成防治面积2.7万余亩,服务农户670多户。


“铁牛”唱响春耕进行曲

“突突突……”农机手赶着“铁牛”,在田间翻出一道道犁痕。近日,在四川简阳市镇金镇的机播玉米现场示范会上,记者看到技术员们正在现场忙于指导。

示范现场,4台旋耕机、4台播种机相互配合,以每小时3亩的速度进行玉米机械化播种,近期当地将全面完成1000余亩机耕作业面积。抢抓春耕好时节,持续做好农机化生产,为今年小湾村的3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简阳市抓实抓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各项工作,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市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由于简阳市多丘陵、少平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8.13%,山间小盆地、山坡梯田多,耕地之间分割严重,给农业机械化推广带来了挑战。为此,简阳市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创新开展农机推广工作。

2021年,简阳市完成到村农机现代化设备采购项目,采购农机95台机具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总动力40.56万千瓦,完成机耕作业面积约101.01万亩,机播完成约37.57万亩,机收完成约49.11万亩,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约65.71%,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


“田保姆”指尖遥控助春管

“没想到我们这坡坡地也能用上无人机喷药,真是省时又省心!”近日,四川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青龙村种粮大户杨培孝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他家16亩小麦的病虫害防治任务交给村里的专业合作社,药剂和人工成本降低70%左右,安全得到了保障。

“人工喷药一天最多五六亩,而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具有定速、定高、定量、均匀喷洒药剂等优点,相比人工防治高效多了。”青龙村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占春说,一台无人机在成片地区一天可作业400亩,在山区不成片地区一天可作业200亩,相当于几十个人一天的作业量,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种粮成本,还可以防止因农药流失造成的土壤污染。

据龙潭乡农技员梁鸿介绍,目前小麦等农作物陆续进入了产量形成、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全乡大力推广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组建无人机植保服务团队,启用6架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预计在7天内可完成全乡2000多亩小麦、9000多亩油菜地的春管工作。

和龙潭乡一样,为保障小春粮食稳产增收,解决山区土地零散、机械化作业难度大、留守劳动力少等问题,该区鼓励辖区各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化身“田保姆”,开展“一站式”代管、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指尖上”的智慧服务,让春管更加便捷高效、省工省力。目前,全区已出动植保无人机18台,管护小麦、油菜地达4万余亩。


蔬菜移栽神器让定植轻松搞定

我国蔬菜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333万公顷年产量8亿多吨,总体的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现推荐几款作业强、品质高、省时省工的实用性强的移栽机,能助您轻松搞定大面积蔬菜种植。

蔬菜钵苗移栽机一天移栽2公顷蔬菜

这款蔬菜钵苗移栽机,采用国际先进的作沟培土式两行全自动移栽技术,实现“取苗—喂苗—开沟—定植—覆土—压实”6个步骤全自动精准移栽作业,1人搞定,无需人工辅助取投苗,实现一次2行,行距45厘米或55厘米,全自动机械化移栽作业。

近日,福建省仙游县晋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晋龙介绍说,这款蔬菜钵苗移栽机可分22个档位调节,种西蓝花株距用50厘米到60厘米最佳,使用起来更加细致,深浅相对来说比较平衡,比(人工)种得规范些,更有助于后期的生长。据介绍,这台机器1个小时能完成0.2公顷地的蔬菜移栽工作,是人工移栽的30倍。而且还具有不伤苗、不窝根、不倒伏、不漏栽等特点,适用于辣椒、甜玉米、卷心菜、甘蓝、西蓝花等蔬菜的移栽。

自动洋葱专用移栽机4公顷洋葱5天移栽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六团在2020年投资10万元从山东专门订制了一台全自动洋葱专用移栽机,这台机械是集铺膜、铺滴灌带、打眼、栽苗一气呵成,一次可以移栽12行洋葱苗,大大节省了人工。

据了解,这个机械1个小时干的活,能顶20多个工人干1天的工作量。4公顷洋葱如果全部靠人工移栽,移栽工作要1012天才能完成,而用了这台全自动移栽机相当于20多个人工一起干,仅用了5天就能完成全部移栽工作。

单行蔬菜移栽机作业效率高、辅助用工少

在江苏东台市的早春设施西瓜生产基地,瓜农在幼苗两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时移栽,选用井关2ZS-1A单行蔬菜移栽机。机械移栽后还需进行查苗补缺,以防漏栽。

井关2ZS-1A单行蔬菜移栽机适用干平地、垄上、膜上单行栽植西瓜、蔬菜等,适合钵苗。栽植株距可调节,结构小,可在6米宽塑料大棚内操作,移栽轨迹整齐,具有作业效率高、辅助用工少等特点。

大葱钵苗移栽机1小时作业0.04公顷

这款全自动大葱钵苗移栽机,产品型号:2ZS-1(VPlOOB),理论作业速度0.21~0.28(m/s),作业效率0.6(0.067公顷/小时)。

除了适用于大葱移栽以外,该机器还能用于大葱、白菜、花菜、西蓝花、花茎甘蓝等多种蔬菜的钵苗移栽,具有经济性好、作业效率高、轻量便捷、操作简便、全程自动化、无苗自动报警、自由选择间距等特点,是蔬菜机械化移栽的特色产品。

编辑人员:王海晨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