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砂糖橘秋冬季黄化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砂糖橘在秋冬季很容易黄化,引起黄化的因素主要有黄龙病、其他病虫害、缺素、环割、新梢未老熟、水淹、过度挂果以及肥害等,通过预防病虫害和夏秋季重施有机肥和平衡施肥,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柑橘秋冬黄化现象。由于黄化现象与黄龙病症状相似,很多果农不能正确分辨和防治,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笔者通过对广西桂林地区典型果园的调查分析,现总结出以下黄化原因以及解决方法,供果农们参考。
一、各种黄化发病的占比及原因
1. 黄龙病是砂糖橘秋冬季黄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调查,柑橘黄龙病在广西各地的发病率在1%~6.45%,个别地区高达9.49%。目前从调查结果来看,柑橘黄龙病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柑橘黄龙病菌侵染后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同时细胞受损程度加大,寄主抵御病原菌入侵,抑制病菌扩展能力的减弱造成了黄化。黄龙病病症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红鼻子果(也称阴阳果) 砂糖橘果实到了成熟期不能正常转色,除了果柄附近变黄,其他大部分仍是青的。目前通过果实症状来识别黄龙病已成为判断黄龙病的主要方法,也是判断黄龙病最准确、最快速的方法。只要在树上发现有该症状的果实,那么极可能感染黄龙病了。
(2) 斑驳状黄化叶 这是田间判断柑橘黄龙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主要从叶片的基部和边缘开始发黄,叶片黄绿相间呈现斑驳状。
(3) 均匀黄化或黄梢 这是田间判断柑橘黄龙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新梢不转绿,叶片变小比较脆,革质化,容易折断,并表现出缺锌缺锰症状,以夏、秋梢居多。
2. 环割引起黄化的现象占调查果园总数的37.5%。由于保花保果的需要,砂糖橘需要进行环割,环割是将植株主干或主枝的韧皮部割断,其作用是截留割口以上的营养物质,不让其下传至根系,减少树体对根系营养的供应,暂缓根系的生长势,抑制地上部分的营养生长,从而抑制夏梢的抽发。此外,被截留在割口以上的营养物质,能减少因梢果争肥造成落果,更有利于幼果的生长发育。但环割不当,如多次环割或环割口较深,伤及木质部,造成伤口不能愈合,根部长时间缺乏营养,导致树势早衰、黄化甚至树体死亡。环割黄化表现症状是全株新老叶片均匀黄化。
3. 秋梢未老熟引起的黄化现象占调查果园总数的37.5%。由于放梢时间较晚,特别是桂北地区如果在秋分、寒露之后放秋梢,此时气温下降,新梢不能及时老熟,造成黄化。秋梢未老熟黄化表现症状是新抽出的晚秋梢叶片迟迟不转色并均匀黄化,但下部老叶片正常。
4. 肥料烧根引起的黄化现象占调查果园总数的6.3%。砂糖橘抽梢次数较多,幼果膨大需要很多肥料补充,由于施肥方法不正确或者肥料没有充分拌匀,特别是有机肥没有完全腐熟或者肥料中缩二脲含量过高,同时采用环形沟施肥,造成伤根黄化。烧根黄化表现症状是全株叶片均匀黄化,老叶片叶脉黄化,严重时有大量落叶现象。
5. 缺素引起的黄化占调查果园总数的43.8%。砂糖橘秋冬季最典型的是缺铁性黄化,多发生在碱性土壤,通常水田改种的枳砧木砂糖橘黄化较多,因为前作水稻种植需要施用大量石灰,土壤pH值高,造成土壤中有效铁被固定。在调查中发现,当土壤pH值达到7时,枳砧砂糖橘开始出现黄化现象,当pH值超过7.5时,枳砧砂糖橘新梢特别是秋梢呈现出缺铁性黄化现象,严重时嫩梢新叶呈白化状。另外钾肥施用过量也会抑制氢、镁、锰、锌、钙等元素的吸收造成缺素黄化。
6. 水涝引起的黄化现象占调查果园总数的25%。在广西特别是桂林地区,往往夏季雨量很大,果园排水不畅易造成涝害引起柑橘根部腐烂造成黄化。
7. 过度挂果引起黄化占调查果园总数的25%。砂糖橘成年树当年结果量大,果农为追求产量当年没有疏果,并通过喷施叶面肥和赤霉素强行保果,导致果树积累的营养在短时间被果实抽空,因不能及时得到营养补充,造成树体黄化,同时也容易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过度挂果黄化表现症状是全株叶片均匀黄化,无新梢或只抽发少量新梢。
8. 病虫危害引起的黄化占调查果园总数的56.3%。病虫害是造成砂糖橘秋冬季黄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除了柑橘黄龙病以外还有柑橘线虫、天牛、脚腐病、脂点黄斑病和病毒病等都会引起黄化。特别是柑橘线虫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果园容易发生,砂糖橘受害后树势衰退,叶片黄化反卷,影响开花结果。天牛、脚腐病为害则会引起整株均匀黄化同时还有落叶,严重时整株死亡。
二、针对黄化的解决措施
1. 防治柑橘黄龙病。柑橘黄龙病是造成砂糖橘秋冬季黄化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黄龙病的发生尤为重要。生产上通过种植无病苗木,防治木虱及砍除病树三个关键措施来进行防治。目前常用且对柑橘木虱有效药剂有吡虫啉、噻虫嗪、噻虫啉、吡蚜酮、呋虫胺、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在每次新梢萌发长1厘米时开始喷药防治,连续防治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对于已经确诊为黄龙病的病树应该及早砍除,在砍树前喷施防治木虱的药剂,砍除后的树桩用草甘膦涂抹再套黑色塑料袋以防病新梢长出。
2. 加强果园管理。夏季重施有机肥,平衡施肥。砂糖橘经过夏梢抽发、夏季根系生长、小果膨大等过程需要消耗树体大量的营养,同时还要为秋梢抽发和花芽分化做准备,如果没有及时补充养分,树势势必衰退。在实际生产中,于7月中下旬秋梢萌发前30~45天,在树冠滴水线下挖条状沟施肥,规格为100厘米x30厘米x20厘米(长×宽×深),根据树势每株施腐熟麸肥2~5公斤(或人畜粪肥20~3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5~10公斤)、钙镁磷肥0.5~1公斤、高钾型复合肥0.5~1公斤,将肥料与表土充分混匀后填人沟内并堆高5~10厘米。如遇高温干旱,可进行滴灌或淋水。此时果实迅速膨大,根系吸肥力强,结合抗旱灌水,有壮果、促进秋梢生长和花芽分化的作用,且能有效提高果实品质并减轻冬季黄化现象。
雨季要做好果园排水,做到涝能排,旱能灌。最适宜柑橘生长的土壤pH值为5.5~6.5,对于pH值偏高的土壤(6.5~7.0),可通过施用硫酸亚铁,或中性生理酸性肥料如硝酸钾、硝酸铵、硫酸铵,过磷酸钙等进行矫正。如果土壤pH值超过7,可施用300目的硫磺粉进行矫正,pH值降低较慢,一般提前半年施用硫磺粉,用量为每平方米450克,pH值可从8降至6.5,一次施用有效期可维持2~3年。对于pH值偏低的土壤(4.0~5.5),可通过株施0.5~1.0公斤生石灰来改善。
3. 及时放秋梢。桂北地区一般在8月20-30日放梢较为合适,桂南地区可适当延迟一个星期左右,到了9-10月喷施高磷、高钾叶面肥来加快秋梢老熟。
4. 合理挂果、环割。砂糖橘在谢花后一般要进行2次保果措施,分别是第一次生理落果和第二次生理落果的前期喷施赤霉素进行保果。特别是在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可根据,树势来确定挂果量,尽量不要超负荷挂果。
环割是果树栽培中强化果树生殖生长、削弱营养生长较为普遍的方法,要慎重、科学地对待环割这一技术,不能不分树势盲目环割。适宜对营养生长旺盛、适龄不开花或开花少、着果少的砂糖橘旺长树进行环割;挂果多、营养不足的弱树则不宜环割,否则将会造成树势衰退黄化。环割时应该选择晴天(雨天环割树体伤口易感染脚腐病),将主干或主枝韧皮部割断(在韧皮部割一圈或剥皮一圈到木质部),环割深达木质部就好,过重会伤害木质部,过浅起不到阻断营养回流作用。第一次生理落果后的夏梢萌动期为环割第一刀的最佳时期,可根据树体生长情况进行第二次环割,已造成黄化的树体先用杀菌剂(如70%甲基硫菌灵WP500倍液)处理环割部位,用薄膜包扎伤口,然后叶面喷施氨基酸类叶面肥和芸苔素内酯,同时回缩部分枝条,淋施黄腐酸类或海藻肥等促发生根,待来年树势恢复后再挂果。
5. 防治病虫害。主要是柑橘线虫、天牛、脚腐病及病毒性病害造成黄化。
柑橘线虫,首先要施足有机肥,然后用药剂治疗,目前有效的防治药剂有氟吡菌酰胺、淡紫拟青霉菌、噻唑膦颗粒剂、阿维菌素颗粒剂等。
柑橘天牛,在广西砂糖橘上主要有褐天牛和星天牛,属蛀干害虫。褐天牛幼虫蛀害主干和主枝,一般在距地面30厘米以上的树干为害;星天牛以幼虫在树干或主根内为害。防治措施:每年6月在成虫大量羽化时捕杀。星天牛在晴天中午,褐天牛在闷热傍晚外出活动,此时捕杀成虫效果甚佳;树干涂白,在5月中下旬开始用石灰水+少量石硫合剂涂白树干预防成虫在树干上产卵;发现树干隧道外有虫粪及时用钢丝勾杀,无法勾杀的可用棉花蘸敌敌畏原药塞入虫道熏杀。
柑橘脚腐病,主要因为机械伤、病虫为害或者水淹造成,发生部位为土面10~30厘米以上的根颈部。被害后树干基部腐烂,病斑变褐色,流出松香状胶粒或引发斑状霉烂,引致植株叶片退绿、枯黄,甚至植株死亡,发生涝害后受害更加严重。有效的治疗药剂有甲霜灵、烯酰吗啉等,发现病斑时,将腐烂的皮层和已变色的木质部刮除干净,再在伤口处涂药保护。
衰退病、裂皮病及脉明黄化病等病毒性病害,都会造成砂糖橘黄化、叶片卷曲和缺素症状。一般通过苗木、接穗、蚜虫或使用的工具传播,可通过种植无病苗木,防治柑橘蚜虫,做好修剪工具消毒,选用抗病砧木来预防。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