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百香果病毒病易暴发,防治须及时
病毒病是百香果的“头号杀手”,一旦发病容易感染,导致大面积减产,而且无药可治。夏季高温对病毒有抑制作用,加上苗壮,发病率低,但入秋后气温开始下降,蚜虫活动活跃,加上不断的开花结果,养分消耗大,植株抗病力弱,9月后病毒病容易迅速感染,10-11月感染最严重。因此,秋季果农一定要注意防治百香果病毒病。下面介绍防治方法,供种植户参考。
一、百香果病毒病种类及症状
现阶段我国最常见的病毒病主要是木质化病毒病(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和黄瓜花叶病毒病,此外还有果斑纹病毒、夜来香病毒、东亚病毒等。
1. 木质化病毒。叶片出现嵌皱,果实木质化畸形,果腔变小。主要传播途径为蚜虫、修剪工具等。
2. 黄瓜花叶病毒。叶片出现环斑花叶,皱缩花叶死顶,也会出现果实木质化畸形,果腔变小。传播途径以蚜虫为主。
二、防治方法
1. 选择种苗。选种抗病的百香果品种,如台农一号等。选择健康、无毒的种苗,从源头上控制,苗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2. 田间管理。避免与瓜类、豆科和茄科蔬菜套种。保证肥水供应充足,尽量避免高温干旱,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可减轻发病。
3. 切断传播途径。科学修剪,做好园内虫害防治,切断传播途径,尤其是蚜虫、蓟马、粉虱等。可以采取喷施杀虫剂、悬挂虫板、套防虫网等措施进行防治。
4. 钝化病毒。秋季,注意观察百香果植株,发现百香果植株有生长点萎缩,叶片失绿黄化现象,新叶卷曲狭长畸形时,就要叶面喷洒5%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26%氯氟·啶虫脒水分散粒剂750倍液+5%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1500倍液+3%硝钠·胺鲜酯水剂2000倍液混合液进行防治,每7~10天1次,连续喷洒2~3次,均匀喷湿所有的茎叶,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喷药后4小时内遇下雨,应重新补喷一次,以提高防治效果。
做好这些防治措施能够削弱病毒活性,抑制病毒繁殖。杀灭病毒和传播病毒的害虫(百香果黄花叶病毒病的病毒是通过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害虫传播),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并防止病毒蔓延为害其他健康植株,还可以增强植株抗病毒的能力,减轻发病。
百香果一旦染上病毒病无法治愈,用药只能起到缓解作用,种植前期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选用无毒健康苗、切断传播途径等),如是小苗期发病,应及时拔除补种。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