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杂草难题已有解决经验
目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正在全国17个省市区如火如荼地进行。因为这种“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技术,对近年来玉米大豆进口量大幅攀升的我国来说,拥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但在实际种植中,首当其冲的草害问题,却成了带状复合种植路上最明显的绊脚石。
玉米大豆带状种植的杂草,已成热点话题和技术难题
带状种植中同播已不是问题的玉米和大豆,还没出苗时便开始受到各种杂草的威胁。而且在玉米和大豆生长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种群组成复杂的杂草旺盛生长,对产量影响非常大。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袁会珠介绍,在我国不少地区的玉米大豆带状种植区,杂草防治失败的风险尤其明显。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袁会珠:玉米大豆带状种植共用的除草剂非常少
究其原因,首先是可共同使用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田的除草剂品种非常少,一次性化学除草成为技术瓶颈。比如同时能用于玉米和大豆田封闭除草的除草剂,目前仅有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嗪草酮、噻吩磺隆、2.4-滴异辛酯和二甲戊灵等少数品种,而苗后茎叶喷雾的选择性除草剂更少,仅有灭草松能同时用于两种作物。
而且在实际防除中,因抗性问题各地选择的除草剂有着较大不同,更不用说玉米大豆同时适用的可能。其次大豆田阔叶杂草化学防治,近年来的难度明显增加,播后苗前除草剂效果受各地土壤条件影响,难以“包打天下”。以及封闭性除草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更加注重苗后除草。但是如此一来,在抗性杂草上随意增加用量等问题,不断地导致药害的出现,这在玉米和大豆带状种植区越发明显
所以,如何安全无药害地解决带状种植的杂草问题,已成植保界的热点话题和技术难题。
定向遮挡喷雾,探索玉米大豆带状种植杂草防除的新形式
也正因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国家玉米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国家大豆产业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等单位,于7月18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新乡试验基地,同相关学者、技术推广代表,以及种植大户一起,举行了一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杂草防除技术集成示范现场会,共同探索和筛选带状复合种植草害防治技术。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杂草防除技术集成示范现场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员新乡基地负责人李松科正在讲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杂草防除技术试验情况
7月18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员研究员袁会珠和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副站长韩世平等一行,来到了经过25毫升/亩的40%砚吡草唑悬浮剂和4克/亩的80%唑嘧磺草胺乳油封闭处理过的玉米大豆带状种植试验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员新乡基地负责人,新乡新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松科表示,6月21日以无人机进行封闭处理的作业,效果比较理想,到目前为止,对牛筋、马唐和田旋花等杂草的防效,依然非常突出。特别是前期没有杂草时使用的地方,封闭效果较好尤其明显。
人工背负式易喷保引关注
与此同时,在基地内的另一块玉米大豆带状种植试验田中,两种形式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喷雾作业正在进行。一是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易喷保,正在被一位阿姨背负操作下,对大豆喷施除草剂。而不远处的田间,来自江苏邳州懒汉农场自主开发的自走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打药机,也在农场主周生爱的驾驶下进喷雾。
虽然一种是人工背负式,一种是自走式,但两者明显的共同点,便是用透明的塑料布,三面包裹着包括喷头在内的机械喷杆,而且刚好以大豆的种植宽度,罩全了喷向大豆施药区的同时,与玉米明显隔离开来。如此隔挡喷雾,严格来说,也是我们常说的定向喷雾的一种。
但就是这种定向喷雾,解决了玉米大豆不同用药可能会出现的药害问题,让我们看到了省工省力地实现玉米大豆带状种植区杂草高效防控的新路径。
自走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打药机
因为有了这种定向遮挡喷雾,那么在苗后茎叶处理时,仍可贯彻化学措施为主,其他措施为辅的防除总策略,如在玉米种植带仍能使用烟嘧横隆·硝璜草酮·莠去津等药剂的同时,大豆种植带也可混用氟胺草醚、三氟羧草醚、灭草松和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烯草酮、烯禾啶等,因地制宜地实现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高效防控。
积极筛选,联合攻关,新成果为玉米大豆带状种植保驾护航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贵启,针对河北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杂草防除技术研究过程中,分别在不同种植模式下,进行了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控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测试。结果显示,土壤干旱和小麦秸秆均会对土壤处理除草效果产生负面,并可能影响出苗,甚至在用药不及时,或降雨和灌水情况下,也会产生苗期药害。另外前茬如果是小麦,相关的除草剂残留也可导致药害的出现。但整体而言,96%的精异丙甲草胺和20%的唑嘧碱草胺、52%扑草净·乙草胺、40%矾吡草唑在供试剂量下,对玉米,大豆相对均安全。在灭草松的茎叶喷雾试验中,王贵启研究员发现,其对马齿苋防效理想,但对反枝苋的防效与其叶龄有关,而且对马唐和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几乎没有防除效果。但分别以24%的硝·烟·莠去津对玉米,和15%的精喹·氟礦胺对大豆进行定向喷雾处理后,防效相对理想也安全。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贵启讲述玉米大豆带状种植除草剂筛选情况
虽然初步获得了想要的结果,但王贵启研究员明显表示,喷药器械不配套而造成药液漂移产生药害的问题较为严重。而长期从事飞防研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闫晓静表示,一般飞防时,除草剂飘移的距离可达100米以上,导致药害的机率和风险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闫晓静:飞防的除草剂能飘移100米以上
所以,在没有合适的通用除草剂的情况下,加强现有技术的培训、宣传和指导的同时,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强联合攻关,加快配套药剂和机械的研发,已经显得尤其重要。
江苏邳州懒汉农场周生爱(左)、中科荣威技术总监钱春林(中)和广西田园北方营销总监助理柴晓乐(右)分别交流各自在玉米大豆带状种植中的迎新成果
一直专注杂草抗性并专攻恶性杂草防控的中科荣威生物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开启农业植保高工效施药先河的广西田园等企业,甚至江苏邳州懒汉农场等,均已经根据各自的技术实力,研究出了相关药剂和易喷保,以及自走式专用打药机等高工效药剂与设备。可以预见,在强强联合攻关与探索中,我们必将取得更多的成果,更好地为玉米大豆带状种植保驾护航。
独到经验推而广之,直面问题化挑战为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本次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杂草防除技术集成示范现场会的代表们 在参观了参观毛主席视察田和新乡精神展馆之后,深深地被伟人毛主席对农业的重视,和农业科研前辈们的科研精神所感染,积极地针对玉米大豆带状种植除草技术的问题,展开讨论。
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副站长韩世平:玉米大豆带状种植更有信心了
如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副站长韩世平表示,针对玉米大豆带状种植的技术,特别是除草技术,确实挑战很多,但已经更有信心了。因为我们不仅有了初步的方案,有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基本找到了改进的一些途径和方向,而且只要我们以齐兆生等老前辈为榜样,以新乡精神目标明确地走向田间,就总能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农艺师王云鹏:独到经验要全国推广
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农艺师王云鹏,则首先肯定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企事单位在玉米大豆带状种植杂草防控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同时也提出了把这些独到的经验推广到全国的想法,以便让好的技术应用更多的地区,推动玉米大豆带状种植的新发展。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吴仁海研究员(左上)、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保检疫站闵红科长(右上)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魏守辉研究员(左下)等针对玉米大豆带状种植进行交流
而对于不少代表发现的问题和挑战,王云鹏表示可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逐步解决,并在相关科研院所,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以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不断精进和提升。
的确,玉米大豆带状种植的推进,已经为我们在深入推进农业的十四五规划的,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因为我们已经获得了砜吡草唑等封闭性能较好的除草剂,并发现了无人机等更高质量的作业方式方法。而对于飘移等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变成技术提升的新机遇。
所以我们带状种植的玉米大豆,不仅不会出现“要么草茂盛,要么苗死光”的尴尬境地,而且也有望彻底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美好愿景。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杂草防除技术集成示范现场会研讨交流现场
参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杂草防除技术集成示范现场会的代表合影留念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