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新害虫——瓦矛夜蛾
瓦矛夜蛾是近年在河北省新发生的麦田和蔬菜田害虫,经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陈付强博士鉴定为瓦矛夜蛾。该虫在河北省和农业病虫文献资料上没有记载,是新出现的农业害虫,为杂食性害虫,菠菜、生菜、甘蓝、韭菜、大蒜及小麦上均有发生,危害蔬菜比危害小麦严重。与地老虎不同,它将叶片从叶缘开始咬成缺刻,严重时整株叶片被蚕食一空。根据河北省农业病虫监测网监测,该害虫的发生逐年加重。
一、 害虫发生情况
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任丘、正定、晋州、无极、行唐等地区频现瓦矛夜蛾,主要发现在小麦田。其中晋州市桃源镇发生面积10亩多,平均每平方米1头,最多十几头;无极县调查15块麦田中,有6块见虫,平均每平方米0.1~0.5头,最多2头;正定县47平方米麦田中见1头幼虫;4月8日据行唐县李师傅反映,在给麦田浇头水时,发现相邻的西瓜地出现大量花肉虫,一沟内有400~500头,咬食叶片,叶子被蚕食一光,喷了一次农药,效果甚微。
二、 形态特征和基本习性
瓦矛夜蛾成虫翅展33~46毫米。头部棕褐色。胸部黑褐色,领片棕褐色,肩片黑褐色;足胫节与跗节均具小刺,胫节外侧具两列,跗节具三列。前翅灰褐色至黑褐色,翅基片黄褐色;基线双线黑色波浪形,伸至中室下缘;中室下缘自基线至内横线间具一黑色纵纹;内横线与外横线均为双线黑色波浪形;中室内环纹与中室末端肾形纹均为灰色具黑边,环纹略扁圆,前端开放;亚外缘线土黄色,波浪形。后翅黄白色,外缘暗褐色,腹部暗褐色。该害虫有趋光性,诱测灯上可以查到成虫。
瓦矛夜蛾幼虫体长30~50毫米,体为棕黄色,体背部每体节有明显黑色倒“八”字纹,体侧有一条灰白色纵带,位于气门下线,前胸有三条黄色纵线。经观察,生活习性为独立分散,爬行不快,喜于潮湿、阴暗并且松软的土壤中躲藏。调查时,入土深度0.3~3厘米。该虫有假死性,当遇到危险时,呈“C”形假死状。据饲养观察,该虫幼虫生活习性为昼伏夜出,白天躲藏在土下0.5~3厘米处,夜间出土觅食。如果浇水,瓦矛夜蛾则爬到植株上部。
三、 防治方法
目前对瓦矛夜蛾尚未开展系统性研究,但根据2013年田间调查,用毒饵诱杀的方法有一定效果。因此推荐如下方法防治:
一是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600克,拌细土后撒施于土表。
二是用48%毒死蜱乳油200毫升+炒香麦麸5公斤+1.5公斤碎青叶,对水拌匀,傍晚时分一小堆一小堆地撒至田间。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