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日本农药的加拉帕戈斯化

发布时间:2022-11-10 17:20:28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徐磊

加拉帕戈斯现象是日本商界提出的名词,指在孤立的市场环境下,独自进行“最适化”,而丧失和区域外的互换性,面对来自外国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高的品种,最终陷入被淘汰的危险的现象。

加拉帕戈斯现象也存在在日本农化产业中,日本农药市场容量为全球第四,2020年为34.63亿美元,日本的农药市场占到了全球6%的市场份额,而日本人口数量仅为全球的1.67%。全球排名前十的农化公司,日本的住友化学榜上有名。

日本人均农药容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截至2018年,日本登记的农药制剂产品累计有2.3万个,但在有效期内的产品目前仅有4356个。农药产品登记的剂型以水剂和粒剂为主,水剂约占35%、粒剂占28%。


日本常见的农药产品

日本常见杀虫剂有灭螨醌、氟丙菊酯、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乙氰菊酯、腈吡螨酯、氟啶虫酰胺、氟虫双酰胺、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三氟甲吡醚、多杀菌素、螺螨酯、季酮甲螨酯、螺虫乙酯、七氟菊酯、四氯杀螨砜等。

生物农药也是日本农药的常见组成部分,主要有黄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捕食螨、胡瓜钝绥螨、蝇姬小蜂、丽蚜小蜂、浆角蚜小蜂、蒙氏桨角蚜小蜂、斜纹宽腹绥螨(江原)、管蓟马(卡尼)、异色瓢虫(帕拉斯)、卷叶蛾颗粒体、金龟子绿僵菌、华釉小蜂、南方小花蝽、智利小植绥螨、龟纹瓢虫、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小卷蛾寄生线虫、格氏寄生线虫等。

常见杀菌剂有苯唑嘧菌胺、吲唑磺菌胺、苯噻菌胺、氰霜唑、环氟菌胺、霜脲氰、双氯氰菌胺、氟嘧菌胺、烯酰吗啉、噻唑菌胺、噁唑菌酮、咪唑菌酮、氯苯嘧啶醇、环酰菌胺、胺苯吡菌酮、氟吡菌酰胺、异稻瘟净、异噻菌胺、双炔酰菌胺、肟醚菌胺、啶氧菌酯、多抗霉素等。

常见除草剂有2,4-滴异辛酯、2,4-滴异丙胺盐、胺唑草酮、四唑嘧磺隆、呋草黄、双环磺草酮、吡草酮、双草醚、唑草胺、唑草酮、氯嘧磺隆、氯硫酰草胺、环丙嘧磺隆、氰氟草酯、吡氟酰草胺、氟硫草定、乙氧嘧磺隆、四唑草胺、双氟磺草胺、丙炔氟草胺、氟胺草唑、四氟丙酸、甲酰胺磺隆、草铵膦、氯吡嘧磺隆、甲氧咪草烟甲酯、唑吡嘧磺隆、茚草酮、茚嗪氟草胺、甲基碘磺隆钠盐、辛酰碘苯腈、甲基磺草酮、噁唑酰草胺、苯嗪草酮、嗪吡嘧磺隆、丙炔噁草酮、噁草酮、炔苯酰草胺、双唑草腈、砜吡草唑、苯唑草酮、氟酮磺草胺、三嗪氟草胺、三氟啶磺隆等。

日本的主要作物是水稻,但是看主要的农药产品,相对于中国、欧美、巴西、印度等国,属于完完全全的非主流,加拉帕戈斯现象在日本的农药产业中依然表现显著。


《农药取缔法》

日本农药自1948年7月1日《农药取缔法》颁布实施开始进行登记管理。

该项法律经过几次修订,目前是2007年3月30日最新修订的。按《农药取缔法》规定,农药在销售和使用前,农药生产者需要到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农药检查部申请登记,登记有效期一般为3年。在日本一般一个产品从开发到登记需要历时10年以上,据测算所经费超过上亿元的人民币,包括各种研发费用、登记试验费用及登记费等(新农药新剂型登记费约为5.04万元,扩大使用范围约为1.76万元,续展登记申请约为0.51万元)。日本农药企业在产品开发上非常慎重,在申请登记前已经基本单独完成了各方面的风险评估,因此一般提交申请登记的产品最终都能拿到登记证。


强大的原研能力

当然,日本的原研农药并非都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陆龟,日本也有很多原研农药产品占据一席之地:

双酰胺类:氟苯虫酰胺是由日本农药株式会社于1998年发现,为第一个双酰胺类杀虫剂。

溴虫氟苯双酰胺由日本三井农业化学公司和巴斯夫联合开发。

新烟碱类:呋虫胺由三井化学于1993年发现和开发。

其他杀虫剂:氟啶虫酰胺是由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1998年发现的吡啶酰胺(或烟酰胺)类杀虫剂。

双丙环虫酯是日本明治制果药业株式会社与北里研究所共同研发的生物源杀虫剂。

唑虫酰胺由日本三菱化学公司于1988年开发成功。

杀菌剂:吡噻菌胺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由日本三井化学于1996年开发。

除草剂:单异构体的精草铵膦(L-型草铵膦),2006年日本公司成功开发,其除草活性为外消旋DL-型草铵膦混合物的两倍。

砜吡草唑是日本组合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广谱、高活性的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

……

从以上不完全例举,就可以看到中国与日本农药活性成分研发能力的差距。虽然日本农药市场容量远低于中国、巴西,但它却是不折不扣的农化活性成分研发强国。而这些日本的原研农药产品,也在逐步进入到跨国公司的销售渠道中。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农药出口国家,具有完整的精细化工产业链,但原研产品仍然严重不足,只能算农化大国,而不能算研发强国。


跨国公司的重视

近年来,日本农药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产品合作开发得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介入可以帮助日本打破加拉帕戈斯化的魔咒,让更多的原研产品进入到跨国公司全球的布局中;而跨国公司在活性成分开发捉襟见肘的今天,也有了更加新鲜的血液。

近十年跨国公司有大量的农药相关专利在日本被授权,其中不乏优秀的合作研发产品。而优秀的日本原研产品也加快进入跨国公司体系的步伐,如日本的氟啶虫酰胺、呋虫胺等。

专业的植保技术,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日本可以不断的推出新活性产品的基础。在新活性成分开发日趋艰难的今天,借助日本的产品研发能力去开拓国际市场,或许是近些年跨国公司在做的事情,或许也可以给到我们一些启示。

编辑人员:王海晨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