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大学在病毒病防控方面又有新发现
发布时间:2024-6-26 15:34:01 来源:农资导报
植物病毒病严重危害农作物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是农业生产中仅次于真菌的第二大类世界性植物病害。其中马铃薯Y病毒(PVY)是十大植物病毒病害之一,其主要危害茄科、豆科和藜科等农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损失。PVY在植物体内绝对寄生性,植物体对其又缺乏完整有效的免疫系统,使PVY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的防治变得特别困难,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近日,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宋润江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博士生韦春乐作为第一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文章,该研究通过氮杂环卡宾催化合成得到的手性苯并咪唑并二氮杂卓衍生物-3j(S)具有较好抗PVY活性,进一步机制研究揭示了小分子-3j(S)与 PVY CPR191形成的氢键影响了 PVY CP 与NtCPIP蛋白之间的互作,进而影响PVY在宿主细胞间的移动从而实现对病毒侵染的抑制。
作者以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 1a 和α-溴代肉桂醛2a作为模型反应对反应条件进行筛选,通过N-杂环卡宾(NHC)一步合成苯并咪唑并二氮杂卓衍生物3a,并通过半叶枯斑法测试了所有苯并咪唑并二氮杂卓衍生物的目标化合物的抗PVY活性,并对潜在靶标位点进行了筛选和功能验证。总之,这项工作通过不对称催化与生物活性测试相结合发现了具有良好抗 PVY活性的手性小分子,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揭示其分子机制,为促进交叉学科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编辑人员:马荟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