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我国乙酰甲胺磷产业及市场分析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4-07-21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作者:杨益军

    一、 精胺——乙酰甲胺磷产业链和主要合成工艺

    乙酰甲胺磷(Acephate)纯品为白色晶体,溶点为92~93℃,相对密度为1.350g/cm3,分子量183.17,易溶于水、甲醇、丙酮等极性溶剂和二氯甲院、二氯乙院等卤代院烃中,在苯、甲苯、二甲苯中溶解度较小,在醚中溶解度更小,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可复配成多种含量不同的乳油。

    乙酰甲胺磷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内吸触杀杀虫剂,是甲胺磷的乙酸化衍生物,乙酰甲胺磷对环境污染小,施用后很快被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降解,乙酰甲胺磷或其代谢产物很快排出体外,都不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直以来,乙酰甲胺磷在国外都大量使用,而在国内受甲胺磷等高毒有机磷大量使用的缘故,乙酸甲胺磷被限制在很小的应用范围。随着高毒有机磷尤其是甲胺磷的淡出市场,对乙酰甲胺磷的广泛应用将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1.国外使用较多的合成乙酰甲胺磷的方法为硫铵法以精胺为原料,在三氯化磷的作用下滴加乙酸得到乙酰精胺(O,O-二甲基-N-乙酰基硫代磷酰胺),再加入硫化氨和硫磺得到硫磺盐,最后在硫酸二甲醋的作用下得到乙酸甲胺磷,收率为90%,含量为85%,工艺路线为:

    虽然该方法得到的乙酸甲胺磷纯度较高,但工艺过程中使用三氯化磷、硫化铵、硫磺等试剂,毒性大,产生了大量的副产物且后处理困难,原子利用率低,反应成本较高。

    2. 以O-甲基硫代磷酰二氯为原料在20摄氏度下,使用氯仿作为溶剂,O-甲基硫代磷酸二氯首先和乙酸胺发生反应得到O-甲基-N-乙酰基硫代磷酰氯,再滴加甲醇生产乙酰精胺,最后发生异构化反应得到乙酰甲胺磷。反应式如下所示:

    虽然该方法文献报道得到较高的收率,但乙酰胺易和反应中产生的盐酸得到大量的乙酸胺盐酸盐固体,影响了反应的传质过程,且反应温度相对较高,容易发生副反应;乙酰精胺异构化成乙酸甲胺磷的过程同合成方法1中所述,存在反应困难、收率低等缺点。

    3. 目前国内形成的较成熟的工业化路线如图所示:

    以三氯硫磷为原料,滴加甲醇(甲醇既做甲醋化试剂又作溶剂),滴加完后,得到O-甲基硫代磷酰二氯;第二步甲醋化反应滴加氢氧化纳水溶液,制备O,O-二甲基硫代磷酰氯,最终加入氨水进行氧化反应生成精胺。前三步反应均需要进行水洗后处理,产生大量的废水,使用氧氧化纳水溶液作为碱液时容易生成副产物硫代磷酸三甲醋,降低了反应收率。

    乙酰甲胺磷是甲胺磷乙酰化后的产物,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合成路线。一是精胺先酰化后异构化,二是精胺先异构化后酰化,目前国内企业普遍采用后一种路线。采用此工艺,反应温和,收率高,原药纯度高(达97%),产品的稳定性好。 

    乙酰甲胺磷的主要原材料是精胺,占生产成本的60%以上。我国精胺除满足国内乙酰甲胺磷需求外,还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地是印度(主要原因在于印度缺乏精胺原材料三氯化磷、甲醇、硫酸二甲脂、硫磺等,生产成本高于从中国进口精胺价格)。目前乙酰甲胺磷的生产工艺已逐渐成熟,质量大幅度提高。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乙酰甲胺磷含量只能达到88%,最高达到90%,但国外却要求98%以上的产品。1990年代美国停产乙酰甲胺磷后,想到中国或印度来采购,最后因为我国产品质量不达标而旁落印度;而现在我国技术上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乙酰甲胺磷含量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99%。虽然各生产企业仍存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异,但总体已与国际接轨,所以近两年乙酰甲胺磷的出口量大增,而国外现在基本已停止生产该产品,都从中国采购。

    二、 环保、原材料等因素使得乙酰甲胺磷供给受限 

    全球乙酰甲胺磷生产集中在我国和印度,目前国内乙酰甲胺磷生产企业为11家,主要产能集中在湖北、江苏和浙江,目前生产规模较大的包括沙隆达、浙江嘉化、蓝丰生化等。此外,前几年威远生化、山东华阳、广东大光明、台湾兴农和上海悦联也有乙酰甲胺磷生产,但部分规模较小,部分仅为采购原药进行制剂加工。国内产能多在2009年新增,之后两年时间由于盈利能力并不显著,产能基本没有增长。

     精胺是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主要材料。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禁止甲胺磷生产,部分生产商停止了对精胺生产,但我国的生产能力仍然可观,使我国成为国际上重要精胺生产国之一。在精胺生产企业之中,沙隆达无疑是精胺的国内最大生产商,其精胺产能已经达到5万吨,这使其乙酰甲胺磷的生产成本上具有领先优势。同时中国与另外一个生产乙酰甲胺磷的大国印度相比,因印度不得不每年从中国进口精胺用于乙酰甲胺磷的生产,较国内企业而言其要付出更昂贵的原材料费用,这为乙酰甲胺磷出口带来一定有利条件。国内精胺生产多配套于乙酰甲胺磷企业,但也有部分生产企业仅具备乙酰甲胺磷产能,而所需精胺通过外购方式解决。 

     从名义产能看,相对于2.53万吨的国内需求量,我国乙酰甲胺磷的名义产能(4.3 万吨/年)较为过剩,但由于精胺的限制,部分产能开工不足或已经关停,供需紧张导致乙酰甲胺磷价格大涨,目前价格已经超过 4万元/吨,且供货紧张。乙酰甲胺磷的利润大部分集中在精胺环节,以外购精胺的蓝丰生化为例,其 2013 年杀虫剂(主要为乙酰甲胺磷)的毛利率仅为 4.43%,因此,乙酰甲胺磷价格的上涨并不会导致行业产能大幅增加,行业景气有望持续。

    2013 年来,乙酰甲胺磷价格出现上涨,盈利回升,但我们调研了解到目前乙酰甲胺磷企业不具备扩产的条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精胺供给紧张,价格也在上涨,无精胺配套的乙酰甲胺磷企业不具备竞争优势;二是环保政策严厉,例如江浙地区园区的污水排放量指标固定,企业无扩产能力。

    三、 乙酰甲胺磷在各国的禁用情况

    乙酰甲胺磷的降解代谢问题并不乐观。虽然它作为高毒有机磷农药甲胺磷的替代产品赢得了使用者的欢迎,但从乙酰甲胺磷的残留检测中发现农产品出现甲胺磷超标的情况,由于其制剂产品稳定性一般,在降解过程中能代谢为甲胺磷,因此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禁用或限用乙酰甲胺磷,如欧盟、新西兰、巴西和我国海南地区等。

    我国海南禁用三种中低毒杀虫剂,其中包括乙酰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易造成甲胺磷残留,未禁用地区也应谨慎使用。2011年10月20日起,海南在全省禁止销售使用丁硫克百威、乐果和乙酰甲胺磷三种中低毒杀虫剂。

    中国农业部和卫生部最近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8260-2011《食品中阿维菌素等85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就85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物、最大残留限量,以及每日允许摄入量做了规定,该标准适用于与限量相关的食品或农产品,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包括乙酰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在部分农产品中的残留限量标准降低,限制了其在某些农作物上的应用。

    四、 乙酰甲胺磷需求相对平稳增长 

    乙酰甲胺磷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在印度、南美和东南亚,海外市场比较稳定;国内需求尚少,因为国内技术指导不够,用药习惯倾向于见效快,而该产品见效慢,但持久性更强,应该说国内需求还有很大潜力。当前对乙酰甲胺磷的禁止只是局限在局部的一些作物上,未来的应用前景看好。由于一些规定限制,乙酰甲胺磷的登记证未来将很难获得,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印度也是乙酰甲胺磷的生产大国,但是印度缺乏磷资源,而我国磷资源丰富,使得印度不得不从我国进口精胺生产乙酰甲胺磷,生产成本上的巨大优势有利于我国乙酰甲胺磷的出口。由于巴西是我国乙酰甲胺磷的最大出口国,2012年占我国乙酰甲胺磷出口比例达57.83%,其次是印度23.94%,巴拉圭8.85%。而巴西位于南美地区,出口旺季主要集中在9、10月份,因此,当南美出口旺季来临时,乙酰甲胺磷产品价格有望继续走强。随着印度停产带来乙酰甲胺磷的紧俏,中间体产品精胺也是供不应求。

    2007年之前,有机磷杀虫剂占国内杀虫剂市场的 70%,而甲胺磷又占据国内有机磷农药70%的市场。与甲胺磷相比,乙酰甲胺磷的生产成本较高,使得市场应用推广较慢。由于甲胺磷属于剧毒农药,我国在2008年1月9日发布了禁止生产、流通和使用的通知。甲胺磷退出国内市场后,乙酰甲胺磷作为替代品种,应用受到重视,需求快速增长。虽然乙酰甲胺磷较甲胺磷成本高,但与毒死蜱等相比优势却很明显,此外乙酰甲胺磷的广谱性、持效期长也使得优势突出,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乙酰甲胺磷可以对原有甲胺磷生产装置改造后加以利用,对已有甲胺磷生产能力的企业而言节省了固定资产投入。除中国外,2009年巴西也禁用高毒性的甲胺磷,也为全球替代产品乙酰甲胺磷市场年新增需求2~3万吨。目前国内乙酰甲胺磷原药年产量约2.5万吨,70%以上的原药供出口,国内使用的以30%乳油为主,折合原药约3000吨,国外基本都是75%可溶粉剂为主。30%乳油逐步退出,75%可溶粉剂稳步推进是一种趋势,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推广示范工作,继续提高和深化75%乙酰甲胺磷可溶粉剂的应用技术。

    乙酰甲胺磷是我国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国债专项支持发展的产品,也是农业部推荐高毒农药替代品种之一。目前在乙酰甲胺磷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能过剩,目前来看情况已有所缓解;二是甲胺磷残留问题,近年来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因甲胺磷残留问题对乙酰甲胺磷实行了禁限用措施,从技术上解决这一难题将对乙酰甲胺磷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五、 乙酰甲胺磷平衡状况分析 

    印度环保政策逐渐严格,2011年后印度乙酰甲胺磷生产受限制,需求开始向中国转移,经过两年的时间,目前更多的从印度采购的制剂企业转向中国,受此影响我国2013年前11月的出口同比有较大提升,出口形势向好,乙酰甲胺磷产业链因成本和规模优势充分受益。环保趋严促使甲胺磷逐步被中国及巴西等国家禁用,低毒缓效型的乙酰甲胺磷作为其理想替代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2013 年乙酰甲胺磷(国内约60%用于出口)累计出口1.67万吨,同比增长19.3%;而2014年1月出口1730吨,相比于2013年同期的553吨有了大幅度提高。而2014年1~2月累计出口3455吨,相比于2013年同期的1012吨有了大幅度提高,并且2月份出口均价达到了约6000美元/吨,为2010年初以来单月出口均价的最高值。出口迎来量价齐升的大好局面。另一方面,环保趋严下乙酰甲胺磷的登记越来越难,行业供给收缩下未来市场集中度有望不断提高。

    中国大约有11个活跃的主要乙酰甲胺磷技术制造商,主要集中在湖北、江苏、浙江,如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嘉华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蓝峰生化有限公司等。因为其需求不稳定,生产厂家总的来说是按订单来生产,不愿意造成该产品库存的积压。据西美信息的调查,造成国内消费不稳定的主要是因为极端天气,其他替代产品威胁以及较低的利润率使零售商的销售积极性缺乏。与2008年相比,国内消费量下降10.4%左右。然而其出口量有所增加。

    精胺-乙酰甲胺磷产业链受益环保趋紧。受环保影响,印度精胺-乙酰甲胺磷过去两年来逐渐退出,国际需求转向中国采购,2013年国内出口量增长20%。而国内精胺生产企业受环保因素影响开工不顺,乙酰甲胺磷供给也受原材料精胺影响出现收缩。笔者调研了解到嘉化集团8000吨乙酰甲胺磷产能满负荷生产,订单已签订到2014年年底,全部供应国外,目前价格在4万元/吨以上,价格会逐季度按照市场情况调整。行业调研销量推算沙隆达乙酰甲胺磷已由2013年的1.5万吨扩产至目前的2万吨,订单也已经到9月份以后,策略同样是定量不定价。我们认为目前乙酰甲胺磷供需依然失衡,价格上涨趋势明确,公司精胺原材料自给,盈利将会持续提升。

    全球仅有中国和印度生产。乙酰甲胺磷国内用量不大,主要用于出口,目前印度因为环保问题停产,国内部分企业也因为环保问题生产受限,导致产品价格触底回升,2014年2月国内乙酰甲胺磷原药平均成交价格为3.83万元/吨,目前乙酰甲胺磷价格为3.4万/吨。随着下半年出口旺季的到来,我们预计乙酰甲胺磷供求将偏紧,价格也将逐渐走高。产销数据也说明行业供需关系在好转,2012年一季度乙酰甲胺磷产量5071吨,销量却只有1630吨,2013年一季度产量4682吨,销量2937吨,从这些数据来看,2014年一季度相比于上年一季度产能过剩的现象有所缓解。

    乙酰甲胺磷需求向好,出口价格持续上涨。从海关统计的数据来看,2014年2月乙酰甲胺磷出口单价折合人民币达到了3.7万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13.60%。

    六、 代表企业沙隆达分析 

    沙隆达目前产业链完整,形成了双甘膦-草甘膦、吡啶-百草枯、精胺-乙酰甲胺磷等多条生产链,且具备氯碱、热电自配套,成本优势突出。草甘膦市场价格已从2012年的2.5上涨至目前的3.42万元/吨,且环保因素使得价格仍在持续上涨;百草枯受国家禁止新增产能和水剂退出政策影响,目前3万元/吨的价格已较去年上涨一倍,供需矛盾使得后续仍有上涨空间;印度乙酰甲胺磷受环保政策影响限产,国际需求转向国内采购,精胺配套要求使得其他企业难以扩产,目前价格3.8万元,我们预计后续将上涨至4万元/吨以上。虽然公司单一产品盈利弹性不大,但农药价格整体性上涨时公司最为受益。

    2013年沙隆达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3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亿元,同比增长20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亿元,同比增长242%,公司EPS为0.54元。

    公司具备4万吨精胺、1.5万吨乙酰甲胺磷生产能力,其中精胺2万吨外售,2万吨用于乙酰甲胺磷的生产。公司乙酰甲胺磷全球规模最大,盐、电和原材料精胺配套等方面使得吨成本较同行低 5000 元左右,具有行业话语权。由于行业需求旺盛,乙酰甲胺磷供不应求,公司低成本优势使得盈利能力较强,未来产能或将从1.5万吨提升至2万吨。目前精胺价格约为2.1万元/吨,乙酰甲胺磷价格在3.7~3.8万元/吨。根据前述分析,我们认为精胺价格有望突破3万元/吨,乙酰甲胺磷价格将会上涨至4万元/吨以上。行业调研销量推算沙隆达乙酰甲胺磷已由2013年的1.5万吨扩产至目前的2万吨,订单也已经到9月份以后,策略同样是定量不定价。我们认为目前乙酰甲胺磷供需依然失衡,价格上涨趋势明确,公司精胺原材料自给,盈利将会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