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一证一品”+颗粒剂新政,企业抓住这几点刻不容缓逆袭增长!

发布时间:2025-7-2 14:57:18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近日,农业农村部相继推出“一证一品”政策与农药颗粒剂产品管控新政,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深刻思考。


“一证一品”政策倒逼企业“断舍离”

“一证一品”政策明确规定,同一登记证持有人的同一农药产品标签只能标注一个商标,且制剂产品要标注原药登记证号和生产企业。这一政策的出台,直击农药市场长期存在的“借证”“套证”乱象。过去,大量同质化、低质量产品充斥市场,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正规企业的利益,也对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从短期来看,“一证一品”政策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企业需要重新梳理产品线,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行整改或淘汰,这涉及到包装更换、库存清理等一系列费用,成本显著增加。同时,政策过渡期内,市场供应可能出现波动,部分区域颗粒剂供应短缺的情况或许会出现。

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将带来诸多积极影响。首先,它将有效净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管理。通过淘汰不具备研发实力、靠不正当手段生存的企业,引导整个农药行业朝着集中化、规模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其次,政策将加速行业洗牌,提升行业集中度。头部企业凭借丰富证件资源和强大实力,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市场份额有望扩大。而依赖“借证代工”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促使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推动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迈进。最后,政策将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激发技术创新。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立足,不得不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产品,生物农药、缓释技术等绿色方向将成为研发重点,数字化农业应用也将加速推广,助力行业绿色化、精准化转型。


农药颗粒剂新政推动“粗放”走向“精细”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药颗粒剂产品管控新政,对颗粒剂产品的登记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并提出了颗粒剂产品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性,且推荐用量不高于相同有效成分其他剂型农药用药量的“三性一低”要求,同时设过渡期清理不合规产品。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基于农药颗粒剂市场存在的施药方式粗放、防治靶标不精准、施药剂量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不符合农药减量增效的要求,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业内人士表示,新政的实施将促使农药颗粒剂产品更加精准地服务于农业生产。通过明确颗粒剂产品的适用范围,避免了产品的滥用和浪费,提高了农药的使用效率。同时,“三性一低”要求将推动企业研发更加环保、高效的颗粒剂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具有缓释功能的颗粒剂可以使活性成分以缓慢或可控速率释放到环境中,持效期更长,在生产上可以避免频繁重复施药,是经济安全省力的施药方式。

然而,新政的实施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三性一低”论证试验,重新设计配方,研发周期延长,成本大幅上升。此外,政策过渡期内,大量不符合要求的颗粒剂产品面临退市,可能导致部分区域颗粒剂供应短缺。但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推动农药颗粒剂行业的绿色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政策既定不可违,何不奋楫破局?

面对“一证一品”政策和农药颗粒剂产品管控新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农药企业应积极采取应对策略。一方面,要紧急调整产品线,梳理现有登记证,优先保留目录内高价值产品,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及时进行整改或淘汰。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力度,加大在生物农药、缓释技术等绿色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此外,企业还应优化供应链与生产管理,控制包材采购量,采用“小批量+高频次”模式减少损失,与原药供应商强化合规协议,确保原药登记信息可追溯。

“一证一品”政策和农药颗粒剂产品管控新政是农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一定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将推动农药行业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企业应顺应政策导向,积极调整战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人员:马荟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