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3年后专利到期的抗性杂草治理新工具——氯氟吡啶酯

发布时间:2024-5-7 10:24:18 来源:辉胜农药登记

氯氟吡啶酯是陶氏益农公司(现科迪华公司)开发的新颖芳基吡啶甲酸酯类除草剂,是激素类除草剂中的新成员。氯氟吡啶酯主要用于水稻,包括直播稻田和移栽稻田。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个优秀除草成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氯氟吡啶酯

英文名称:florpyrauxifen-benzyl

CAS号:1390661-72-9

化学名称:4-氨基-3-氯-6-(4-氯-2-氟-3-甲氧基苯基)-5-氟吡啶-2-羧酸苯甲酯

分子式:C20H14Cl2F2N2O3

相对分子质量:439.24

结构式:


理化性质:氯氟吡啶酯密度:1.439±0.06g/cm3,熔点:137.1℃;沸点:沸腾前分解;辛醇-水分 配系数(pH 7,20°C):2.88x105;蒸气压(20°C):3.2x10-5Pa;亨利常数(25°C):0.94 Pa·m3·moll。溶解度(20°C):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11mg/L,在甲醇中溶解度为13g/L,在丙酮中为210g/L,在乙酸乙酯中为120g/L,在二甲苯中为14g/L。稳定性:对光稳定,不易燃、易爆、无腐蚀性。

毒性:氯氟吡啶酯对哺乳动物安全,急性、慢性毒性低。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为5000mg/kg,大鼠经皮毒性LD50为5000mg/kg(体重),大鼠吸入毒性LC50>5.23mg/L;大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3.00mg/kg(bw·d),AOEL为0.5mg/kg(bw·d)。氯氟吡啶酯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无生殖和发育毒性,无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作用机理:氯氟吡啶酯属于全新芳香基吡啶甲酸酯类除草剂,施药后药物通过杂草的叶片和根系吸收,可经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并积累在杂草的分生组织,发挥除草活性。作用机理独特,与稻田常用除草剂无交互抗性,可用于防除部分禾本科杂草及多数阔叶杂草。

登记概况

氯氟吡啶酯现已在中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印度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登记和上市。

国内登记情况



国外登记情况

美国登记情况


澳大利亚登记情况


巴西登记情况


专利情况

氯氟吡啶酯尚在化合物专利保护期内,2007年陶氏益农申请了关于氯氟吡啶酯的化合物专利,包括PCT专利:WO2007082098、欧洲专利:EP1973881、美国专利:US2007179060等。

中国化合物专利:CN101360713A,发明名称:6-(多取代芳基)-4-氨基吡啶甲酸酯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该化合物专利申请于2007年1月12日,将于2027年1月11日届满。

市场前景

氯氟吡啶酯对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等具有良好活性,近年来氯氟吡啶酯在更多领域、更多地区登记上市,其市场也将会保持持续增长,科迪华预测其峰值销售额将达到4亿美元。随着氯氟吡啶酯在多国登记的陆续获批和应用推广的不断深入,其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编辑人员:马荟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