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番茄叶霉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

发布时间:2016-10-24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曹涤环

番茄叶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1931年在我国台湾即有报道。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我国大陆地区开始有零星发生,至80年代以后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番茄叶霉病在棚室番茄内的危害日趋严重,成了影响制约保护地栽培番茄高产的重要因子。

症状识别 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和果,但田间组织很难见到。番茄感染叶霉病后,病叶出现不规则或椭圆形褪绿斑,叶背病斑上长出初为灰白 ,逐渐变为棕褐色或黑褐色的皱状霉层,严重时病斑正面也长出霉层,病叶干枯卷曲。果实感病后,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叶霉病与煤霉病症状相似,但煤霉病的霉层会更深一些,有条件的可通过镜检来加以鉴别,准确识别不同病害。


发病规律 番茄叶霉病又名黑毛病,常在棚室内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生和流行。棚室温度为9~32℃时病菌都能生长发育。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0~25℃,气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0%时,有利于病菌繁殖、发病重。根据生产实践中观察,在高温高湿条件下,10~15日内病害就可以由个别植株发病,扩展到普遍发生。在大棚内,尤其以定植过密、湿度过大、光照不良、通气不良的地方最容易发病和最先发病,并由此形成发病中心而在棚室内蔓延。番茄叶霉病是真菌性病害,其病原是半知菌亚门、枝孢属的黄枝孢菌,此病只危害番茄,而且主要危害叶片,在严重发生时才危害茎、花和果实。病菌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残体内土壤表面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菌丝潜伏在种皮内越冬。翌年如遇适宜条件,越冬菌源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入棚室内的田间引起番茄初次侵染、发病,条件适宜,病部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在田间造成多次再侵染。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现已发现番茄叶霉病菌的小种极其易变,生产上必须经常注意更换感病的品种。如抗病佳粉、双抗2号等品种,适用于叶霉菌1号、2号两小种地区种植,如果在生产上发现已失去抗病性,应改用抗4号小种的品种,如佳粉15号、中杂9号、中杂101、浙杂202、宝冠等品种。


2.种子消毒处理 一般采用温烫浸种法效果较好,播前将种子浸于53℃的温水中30分钟,到时捞起晾干后播种,可杀死附着在种子外及种皮内的病菌孢子,减少发病基数。


3.合理轮作 尽量避开茄科作物,一般轮作3~4年,最好实行菜稻水旱轮作,效果更好,改单一种植番茄为多种作物并存,减少病原菌积累和繁殖量。保护地番茄实行高垄栽培,做好排灌,减少水淹,可有效减少该病危害。


4.苗床消毒 番茄育苗时尽量去掉苗床老土地,全部改用新土育苗,播种前对苗床土地进行一次严格消毒处理。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土壤消毒,或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喷雾处理苗床。


5.配方施肥 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增施腐熟有机肥和钾肥,减少氮肥施用量,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番茄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


6.生态防治 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水后及时排湿,使其形成不利病害发生的温湿条件,做到苗期浇轻、定植时浇透、开花前不灌、开花时轻灌、结果后重灌。前期作好保温,后期加强通风,以降低湿度,防止叶面结露。适当密植,及时整枝打杈,去掉老病叶,病情发展时,可选择晴天中午,密闭棚室使温度上升到场6~38℃,保持2个小时可抑制病情发展。


7.熏蒸大棚 重病温室、大棚,在定植前要进行环境消毒,即密闭后按每100平方米用硫磺0.25公斤、锯末0.5公斤,混匀后分几堆点燃熏蒸一夜。也可将2.5公斤/亩的硫磺粉分成3~4堆,架在枯枝败叶上点燃发烟(有一些材料上介绍在番茄的生长期限用硫磺熏烟防治 叶霉病。据试验,菜农认为此法不好掌握,易发生严重的药害。目前有比较安全的烟熏剂可用,因此不提倡将硫磺熏烟用在生长期)。


8.药剂防治 防治番茄叶霉病应抓住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药,效果 才会较好。可用的药剂 有40%福星乳油10000倍液、25%金力士乳油4000倍液、10%世高1000倍液、25%金力士乳油4000倍液、10%世高10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由于叶霉现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在使用福星、金力士等到专性杀菌剂 时提倡与保护剂同时使用或轮换使用。如:47%~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2%克菌宝可湿性粉剂 、65%普德金可湿性粉剂 、80%保加新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等,都是可用于防治的保护剂 。防治 时每亩药液用量50~65毫升,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 2~3次。在保护地内防治叶霉病还可使用45%百菌清烟剂 每亩每次要250~300克,熏一夜或于傍晚喷撒7%叶霉净粉尘剂 ,或10%敌托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隔8~10天1次,连续或交替轮换施用,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