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害重、分布广、传播快,这种小麦病害真的难以防治吗?
一提到小麦锈病,我们农户就头疼不已......
它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其流行频率高、发病范围广、为害损失重,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锈病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小麦产区,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
小麦锈病发生症状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是小麦田常见病害,它是由菌物界真菌门担子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引发的,比较常见的有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可以是本地菌源侵染,也可随气流传播而来的菌源侵染。如果隔壁田块发生了锈病,那么你家田块的锈病也不远了,并且还能反复侵染,条件合适情况下容易暴发。
小麦锈病主要作用于小麦叶秆、叶鞘、叶片等处,在早期形成黄斑,随着病害加深逐渐连成片,形成铁锈色的状疮痂。当小麦植株受到锈病侵染,生理机能遭到干扰和破坏,不仅会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同时会造成小麦植株的水分流失,造成植株早衰,从而影响小麦籽粒饱满度和灌浆,最终造成小麦减产。病害大流行年份可使小麦减产30%左右,中度流行年份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减产率高达50%~60%,甚至麦子不能抽穗,形成“锁口疽”,使小麦几乎没有收成。
锈病反复发生,我们该如何守护麦田?
作为小麦“三病一虫”的其中“一病”,锈病隐蔽性强、发病突然、易被忽视。具体防治措施是带药监测,打点保面,发现一点,防治一片。推荐大家使用科迪华明星产品法砣®进行防治,锈病发生后,使用法砣®可以明显让病斑收干,修复病叶,同时可以长效保护小麦青枝蜡秆、延缓衰老;带来的好处就是提高产量。据多方多次实测表明,使用法砣®后可以明显提高千粒重。
法砣®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啶氧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丙环唑的混剂,两种有效成分带来双重的作用机理,没有交互抗性,在给作物提供全面保护的同时,具有潜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增进作物品质的作用,为广大农户增产丰收保驾护航。
啶氧菌酯来自科迪华研发的最优异的甲氧基类成分之一,具有极强的内吸,渗透活性,施药后,在植株表面均匀分布;能快速进入植株质层,快速进入植株蜡质层对作物及其新生组织,给予全面的保护,同时还能增加植物的叶绿素,延缓叶片衰老,将能量转换为产量。另外,丙环唑属于甾醇抑制剂中的三唑类杀菌剂,施药后两小时,即快速被植株根、茎、叶吸收,并向上传导,当啶氧菌酯遇上丙环唑,不仅能快速、高效预防小麦锈病,更给广大农户带来产量的增加,品质的提升。
法砣®处理区几乎无锈病发生,叶片干净、翠绿;农户自防区锈病发生严重,约90%以上植株感病,50%以上锈病侵染到旗叶。
法砣®处理区锈病没有继续发展,植株感病部位很少;农户自防区在雨后锈病发展较快,整个植株所有叶片都感病。
法砣®处理的麦穗更长更饱满
法砣®处理的小麦千粒重更高
剂型新升级,保粮增产,法砣®助你成就丰收!
在科迪华原药与新配方技术的强强联手下,2022年,科迪华法砣®剂型升级,全面出击,最新技术研发的微乳剂剂型,渗透性更好,保护更全面;崩解速度更快,乳化更稳定。作为纳米农药的一份子,全新升级后的法砣®相比传统农药药剂微粒更小;分散性高,溶解更快,非常适合飞防应用,可大大提高飞防作业当中的拌药、施药等便利和效率。
法砣®新剂型有哪些新亮点?
微乳剂,乳化更稳定:0~25℃的环境下,无论是在背负式喷雾器还是在植保无人机药箱中,法砣®新剂型乳化表现均非常稳定,且无底部沉淀现象。
纳米粒径,渗透性更好:全新升级成微乳剂更是成为纳米农药的一份子,一般而言,影响农药发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药剂的微粒尺寸。相同质量的农药,其颗粒粒径越小,颗粒数量越多,与靶标接触的面积就越大,药效发挥也就越高。法砣®新剂型的纳米粒径,渗透性更好,对靶标防治效果更佳,助力用户收获更高产量。
分散性佳,溶解更快:新剂型非常适合飞防植保,在不同的喷药设备上,它都不堵喷头,大大提高了飞防作业的效率。
截至目前,已经有很多小麦种植户通过法砣®受益,未来科迪华将助力更多农户提高种粮效益,实现增产增收。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