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广西第一代水稻钻蛀性螟虫发生趋势预报

发布时间:2025-4-9 15:12:46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刘刚


根据各地水稻钻蛀性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等)冬后虫源基数调查,结合农情及气候特点,参考历史资料综合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预计2025年全区第一代水稻钻蛀性螟虫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大发生,同比偏重。其中,二化螟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大发生,局部稻区明显上升,桂中、桂东北、桂西、桂南局部稻区发生将重于上年;三化螟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等,桂中、桂西、桂东南局部稻区发生将比上年同期稍重。其它水稻钻蛀性螟虫也有不同程度发生。越冬代三化螟成虫盛发期:桂南稻区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桂北稻区在4月上旬至4月下旬,其它稻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越冬代二化螟成虫盛发期:桂东北稻区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桂中、桂西稻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其它稻区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

防治意见:

3月中旬末到4月中旬为防治第一代水稻钻蛀性螟虫的关键时段,各级植保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调查,针对当地虫情实况,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防治。

(一)农业防治。指导农民群众抓紧时机在螟虫越冬幼虫生理转换期(即化蛹初期)进行灌水,加速钻蛀性螟虫的死亡,减少螟虫越冬基数;利用机耕加速禾蔸的腐烂,提高灭螟效果;重发区宜将犁耙田产生的稻桩等残渣移出田间集中堆沤处理;指导农民人工摘除秧田的二化螟、三化螟等螟虫卵块,降低虫源基数。免耕稻田宜早灌水、灌足水,保证禾蔸腐烂。

(二)做好物理阻隔育秧。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15-20克/平方米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育秧或采用工厂化集中育秧,阻止螟虫等在秧苗上产卵,还可阻隔介体昆虫,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同时还能预防秧苗期稻蓟马、叶蝉等为害。成虫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螟蛾。

(三)生物防治。各代成虫期应用昆虫性诱剂诱杀,蛾始见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卵孵始盛期应用苏云金杆菌(Bt)防治。注意Bt对蚕高毒,临近桑园的稻田慎用。

(四)药剂防治。对于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应及时施药防治,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等低风险农药。做好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针对恶苗病、苗瘟、病毒病、线虫病、稻飞虱、稻蓟马、螟虫等苗期病虫,进行药剂拌种或浸种,减少秧田期和大田前期用药。在秧苗移栽前3天用药,带药移栽,预防螟虫、叶瘟、稻蓟马、稻飞虱和叶蝉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编辑人员:马志铭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